內容導航: 分頁瀏覽 | 全文瀏覽
規模和利潤應保持同步增長
劉東:把TCL多媒體建成一個全球性公司是你的又一項主要任務。與其他中國企業相比,TCL通過并購國際著名品牌,在國際化方面已經先行一步,但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挑戰,你覺得TCL要成為可持續贏利的全球性公司,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梁耀榮:我的思想都是圍繞整個價值鏈來做,財務處理就是圍繞贏利。我覺得管理一個企業就是這么簡單,大的企業是這么管,小的企業也是這么管。首先你要了解全球產業的發展方向是什么?比如,如果CRT電視下滑了,我們就要減少這方面的投資。如果立體電視是今后發展的方向,現在我們就要做好準備。如果你現在不做這個準備,以后這碗飯就不是你的了。三年后電視的市場是什么樣的?就是液晶電視上揚,CRT電視下降,美國市場如此,中國市場也是這樣的。TCL國際化首先要了解今后市場發展的空間是什么。再比如等離子電視,目前我們沒有參與,以后也不想參與,因為我們覺得等離子電視的空間是有限的,而且有風險。研究市場空間后,再進行篩選,篩選后,我們看看有沒有能力去做,如果有能力去做,就定計劃去做,思路就是這樣的。再舉個例子,比方說數碼相框,我們覺得這個產品有市場空間,而且和TCL現有產品有密切的相關性,所以我們可以進軍數碼相框市場。
劉東:從TCL多媒體的財務報表看,北美市場和新興市場的業績有所好轉,歐洲市場的狀況也正在好轉。今年,美國次貸危機、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物價上漲等對國內企業出口產生了不利的影響,TCL多媒體在開拓國際市場方面做了哪些具體的部署?
梁耀榮: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導致成本壓力上升,我們做過這方面的研究。一個生產企業選擇在哪里生產,是需要考量幾個因素的,其中,上下游企業之間的配套支持非常重要。比方說CRT電視或液晶電視在中國生產成本太高,就轉移到越南,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因為不單單整機生產轉移過去,彩管、液晶模組等配套生產也要搬過去,這就費勁了。在中國南方一帶,周邊配套很齊全,所以整機生產很難搬。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使產品價格下降緩慢,因為生產成本在增加,事實上中國的產業優勢至少在3到5年內不會改變。
TCL對新興市場非常重視,在新興市場的業務要實現快速增長。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度等新興市場,最近不太穩定,TCL的策略是將風險降低。其實風險不難預測,如果供應鏈完善,庫存相對低,那么風險不會很大。在越南,如果越南盾貶值20%,那么我們會提高零售價格,可能短期內對銷售量有影響,但總歸不會虧著賣。不過這幾個新興市場比較小,對我們整體的利潤影響不大。
北美是競爭最激烈的市場,在北美市場,賺錢的家電企業并不多。TCL去年在北美是虧損的,今年第一季度與去年同期相比,贏利水平已經改進了。我剛從北美考察回來,對北美市場充滿信心,5月份我們做得很好,銷售額超過預期指標,利潤和預算是吻合的。北美是一個很大的市場,我們不會退出一個市場,國際化就是要參與全球競爭。
TCL在歐洲市場保持平穩,歐元的上揚對TCL是有利的,TCL在歐洲從去年10月開始有利潤,目前還在繼續這種成長趨勢,我們最近在制定歐洲市場的三年發展計劃。此外,TCL在俄羅斯等東歐地區的增速也很快。
劉東:根據你們提出的數據,TCL多媒體CRT電視已經占全球市場的11%,今年液晶電視所占市場份額要進入全球前8位。你在企業內部強調規模至上的理念,TCL多媒體要成長為一家可持續贏利的全球性公司,怎么平衡規模和效益的關系?你們又將采取什么措施,進一步加強TCL多媒體在全球范圍的品牌建設?
梁耀榮:消費電子產品的生產規模是很重要的,因為規模和成本直接掛鉤。如果我有200萬元上游元器件的采購規模,而你只有100萬元,那么我的競爭壓力相對會小一些,也會獲得較多的價格優惠。
規模和利潤應該是同步進行的,以打價格戰來取得規模,TCL不想做這種事情,因為市場就這么大,打價格戰受損失的是股東和投資者。作為CEO,應該對股東負責。企業需要有利潤,因為企業用的是投資者的錢,應該給他們回報,如果打價格戰,投資者看你每年甚至每個季度都沒有利潤,他就會不再投資,所以虧本的價格戰,是沒辦法打下去的。我的看法是以量求優勢,去年TCL在全球液晶電視市場排第13,我們今年計劃從第13名進入前8名,大概占全球液晶彩電市場份額的4%。
我覺得中國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認可度和支持度偏低是需要反思的,因為韓國人都買韓國品牌,日本人都買日本品牌,中國人也應該支持中國品牌。我覺得應該研究一下這是中國消費者的心態問題還是中國品牌產品本身的問題。如果還認為中國品牌的產品不好,我覺得就說不過去了,因為現在中國品牌的產品在屏、機芯、塑料等都和國外品牌的是一樣的,差異在哪里呢?所以,這真的是值得專門研究的問題。我記得有一次去印度出差,印度客戶看著我說某品牌的產品應該比你們的品牌好,因為你們是中國品牌。我說你知道你這個所謂好的品牌的產品用的屏是哪一家的嗎?這個品牌用的屏和我們品牌用的是一樣的屏。他聽后說,可以給我們更大的支持,因為我們的定價稍微低一點。通過透明、公開地討論,印度客戶了解到所有的產品大概是一樣的,雖然有品牌差異,但中國品牌的產品有價格優勢。我覺得TCL在這方面要多做一些工作,當然也要靠媒體幫忙,這是我個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