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平板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多家國內家電企業均對目前外資品牌強勢擠占市場、施壓中國平板彩電產業表示了極大的擔憂。
著名家電觀察人士告訴記者,“由于洋品牌對中國平板電視產業實施了三個層面的垂直打擊,才使得國產平板電視市場處于生死存亡的邊緣。”
首先,就是洋品牌價格體系的全面垂直沖擊。據了解,目前,外資品牌電視從最高端的大尺寸到價格最便宜的中小尺寸一應俱全,洋品牌使用本土品牌擅長的價格戰術毫不手軟。其次,外資品牌還從市場層面垂直打擊國產企業。近年來,外資品牌不僅在一二級市場動作頻頻,更向中國三四級市場乃至鄉鎮市場挺進。第三,在技術鏈條上,外資品牌更是占盡了優勢。他們不僅有顯示屏的生產線而且還做整機,自產自銷,配合價格手段的垂直打擊,終于將國產平板逼上了絕路。
北京數字華夏家電產業研究所首席分析師姜培峰對此分析認為,“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平板電視顯示屏的生產線主要集中在日、韓廠商手里,無異于我國電視廠商要‘向敵人買子彈來打仗’。在價格戰上,洋品牌由于可以獲得顯示屏的巨額利潤而不懼整機的虧損,實際上我們已經處于替外資平板企業開拓市場的尷尬境地!
液晶電視正在向微利產品的行列快速邁進。北京奧維營銷咨詢公司副總盛哲指出,“2007年液晶行業總體凈利潤率不到2%,遠低于信息產業平均水平!
也許是時候把目光投向等離子電視了。
據記者了解,與國產品牌液晶電視慘淡的表現相比,國產等離子今年出現大幅回暖。今年五一期間國內等離子電視共銷售10.98萬臺,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近1.5倍。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與液晶屏生產線動輒上百億元的投入相比,幾十億元的等離子屏生產線可能是中國彩電企業崛起的現實選擇。
不僅如此,在等離子次級核心技術的開發,中國企業也表現出難得的超速,自去年下半年開始,長虹、海信等紛紛生產32英寸等離子電視后,長虹多媒體產業總裁郭德軒日前向媒體透露,長虹正在醞釀推出20英寸、26英寸產品,進一步擴充小屏等離子的產品線。
調查公司奧維統計,中國平板電視今年銷量將超1400萬臺,且將逐年遞增。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等離子專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陽昔楊大膽預測:“如果國內企業聯合把等離子上下游垂直鏈條打通加粗,那么中國突破平板電視產業瓶頸,掌握彩電行業話語權,重現CRT時代國產品牌的輝煌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