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在中國市場的“背運”是從去年年底開始的。實際上,該公司在去年上半年曾創下了銷售額第一位的行業記錄,但是自去年11月份以來,三星電視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和銷售臺數開始走向了急劇下滑的“速滑”軌道。
Display Search24日發布的《2009年1季度中國液晶電視調查報告》顯示,當地制造商海信以94萬臺銷量和5.9236億美元,高居銷量、銷售額“雙冠王”寶座;創維、TCL、康佳則分居第二、三、四位。韓國兩大巨頭LG、三星則分別退居銷售額排名的第八、九位。夏普、索尼兩大日本平板巨頭市場表現則略好于韓系,分別居于第五、第七位。
據悉,三星電子市場份額之所以出現急劇下滑的態勢,主要是由于中國國產彩電企業利用耕耘多年的渠道規模優勢加大了市場價格攻勢。另外,中國政府今年年初以來推行的農村家電普及運動,給予農民13%購買補貼的“家電下鄉”政策,中國廠商第一時間抓住了機會;而韓系、日系等外資平板巨頭盡管與中國的廠商享有同等的家電下鄉機會,但由于他們前期采取了觀望的態度,損失了保持領先優勢的絕好機遇。盡管,目前各大外資巨頭極力運作,試圖提高家電下鄉電視限價,變相降低家電下鄉產品的成本門檻。但是相關專家認為在市場已證明家電下鄉產品限價基本合理情況下,面板依賴型的中國國產彩電巨頭都能夠接受,而掌控上游資源、差別利潤已經非常顯著的外資彩電巨頭試圖抬高家電下鄉限價的努力,注定“枉費心機,徒勞無功”。
資料顯示,三星電視中國市場的銷售額與1年前相比,下降了約一半左右。該公司干部表示:“如果與中國的當地制造廠展開價格競爭,那么就會越賣越虧損。不過,我們目前已經加大了對40英寸以上大型液晶電視高端產品的投入。”
但是,分析人士認為,在現階段固守高端戰略與日本專家所認為的“日本廠商參加家電下鄉應謹防品牌形象下降”的觀點有著某種程度上的關聯;外資家電并不十分重視或者“基本放棄”中國農村家電市場的策略,則極有可能成為中國本土家電廠商上演“彎道超越”,趁勢崛起的大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