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影音娛樂市場,索尼一直是最頂級的品牌之一。其產品素來以高端、高價位的形象示之于人。但是,面對全球家庭娛樂市場不斷的發展,索尼不得不做出“看似違背傳統”卻更符合市場規律的轉變。
以液晶顯示技術為依托的全球平板時代的到來,終端市場產品開始從傳統的“家電”概念,向新興的“IT”概念轉型。液晶顯示技術最先獲得大批量應用的市場是筆記本電腦,此后的手機和臺式電腦顯示器也成為了液晶顯示技術普及的重要市場。大屏幕彩電產品則是液晶顯示技術最后一個進入的大規模市場。
液晶顯示技術先應用于IT產品后應用于家電產品的過程,決定了液晶顯示產業的上游具有明顯的半導體、IT產業特征:追求規模銷售利潤、市場策略以規模效益獲勝、技術進步速度極快、追求消費者的最優質應用體驗。IT產品的這些特征本質上是一種“快速市場導入策略”。通過更快的市場導入,獲得規模效益。這與傳統家電產業講求平穩的市場導入,逐步賺取不同技術層面的差額利潤的產業思維截然不同。
與平板電視產業一起成長的還包括基于計算機的客廳娛樂市場。目前網絡、電腦已經成為客廳娛樂不可缺乏的主角。電視機則成為網絡和電腦顯示的輔助者。這一市場格局的變化,使得消費者對電視機產品的理解也更為IT化:電視產品應用市場對低價格產品的認可、對輔助IT設備應用的使用方式的認可,促成了市場文化的快速轉變。
而對于典型的IT產業文化,則不從在絕對的高端品牌:即便是蘋果這樣的品牌,也必須依靠規模銷量的產品才能成就市場出色的業績表現。在彩電產品的市場范疇從家電轉移到IT的過程中,索尼無疑是一個腳步偏慢的“運動員”。不過,隨著索尼2010年全新的入門級產品線的推出,索尼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市場轉折的必然性。
事實上,在索尼的數碼相機產品上,索尼已經嘗到了“IT”化銷售的甜頭。索尼數碼相機產品,無論是單反類型、還是普通的消費類產品,其市場售價均與同行相當,甚至更低,并不追求過高的品牌溢價。目前,索尼這一產品線的成功策略正在逐步轉移到液晶電視產品上來。
研究認為,IT和家電產業雖然都需要索尼這樣的高端品牌形成的“品牌溢價”來維持企業利潤,但是二者對品牌聲譽的使用方式卻截然不同:家電產業強調單款產品上,品牌附加值帶來的高額效益;IT則強調品牌附加值帶來的更多的銷量,進而創造出更多的利潤積累。而對于全球蓬勃發展的平板液晶彩電產業,無疑更適用于IT產業的規律。
2010年,索尼已經擺出大干一場的態勢。尤其是在低端入門產品線,更多的臺灣面板的采購、更多的OEM產品的使用、更多的規模市場效益需求策略的顯現,以及更低的產品價格,將是消費者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索尼。
面對索尼即將開始的轉型,索尼也沒有忘記在重點突破入門市場的同時保持自身品牌的增值。索尼中國公司總裁永田晴康強調,索尼肯定不會陷入價格戰,肯定不會做最便宜的彩電,只是通過縮小與其他品牌的價格差距以提高市場份額。“即使是價格便宜的入門級產品,索尼也要在同檔次產品中保持住品牌形象”。——如果可以將這句話理解為“索尼的產品將更具性價比”,對于大多數消費者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