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在CRT向平板電視過渡的時代,中國平板顯示工業落后了數年,但在LED和3D應用興起的領域,國內陣營的跟進速度十分迅猛。由于生產工藝的不同,3D電視在量產初期,售價或將比普通電視貴出一倍以上。不過,價格并不是3D電視普及的真正瓶頸,產業鏈的整體成熟程度以及內容商的支持才是應用興起的關鍵。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早在兩年前,國內整機商如TCL、長虹、海信等就已經開始了3D顯示技術的研發。在去年的CES展會上,TCL、海信就曾與國際彩電巨頭同步展出了自主研發的3D電視。但TCL一位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該集團3D產品尚處于接單制造狀態,大規模量產還需要時日。
在產業應用方面,國內的企業也已經有了一定的準備。TCL商用3D電視已于去年入駐深圳寶安機場,而且采用的是無需專用3D眼鏡觀看的技術。記者了解到,TCL今年將推出民用3D液晶電視,長虹今年也將上市3D等離子電視。
有了過往專利、標準受制于人的經驗,中國3D影像產業較早地產生了行業組織自覺。2008年6月,3D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和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還自發成立了中國立體視像產業聯盟,專注于3D信息提供、行業應用、產業標準制定及投資服務。中國立體視像產業聯盟秘書長唐斌介紹,目前有包括TCL、長虹、海信、康佳、友達光電在內的聯盟會員40余家。據了解,飛利浦已加入該協會,索尼等也正在申請加入。據其透露,中國電子四所已開始制定3D電視的國家標準,包括內容制作標準、3D眼鏡健康標準、3D信號的標準接口等。
深圳掌網立體市場總監趙鵬昨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已有20%左右的家庭擁有3D產品,歐美在這一產業上也只是起步階段,而中國則只能算啟蒙階段。”他表示,要使中國3D產業不落人后,必須盡快開始產品試制和投放。
實際上,在部分產品的開發上,中國企業已經取得一定優勢。掌網立體時代公司去年就推出了全球第一臺3D攝像機,今年4月份還將推出3D照相機、3D數碼相框。杭州立體世界攝影器材公司也已在立體拍攝方面進行嘗試。
“不僅專業級3D影視,未來3D數碼攝像機、照相機和顯示器都將進入普通家庭消費,取代現在的二維電子產品,這一市場規模將十分龐大。中國3D產業鏈已籌備齊全,今年將是中國3D產業啟動年。”趙鵬表示。
唐斌更是樂觀地表示,如今中國3D產業鏈已日益壯大,三年后3D電視就會大規模進入國人家中。
實際上,日系品牌正積極謀劃將產品推入中國市場。《每日經濟新聞》從索尼(中國)處獲悉,他們近期將公布引入3D電視產品的規劃;松下公司內部人士也告訴記者,他們正在考慮近期針對中國市場推出3D電視產品。
3D盛宴,留給國內企業的時間并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