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許意強
“一大幫中老年人,成群結隊,手上拎了十幾個資料袋,每到一個展位上就要資料單、要手提袋,有的還把家里的購物小車拉過來了,乍一看以為是趕大集的,其實這是中國的各類家電展會的現場。”
黃羽,這位在國內某家電企業已擁有10年海外市場拓展從事經驗的外貿部經理,一跟《中國企業報》記者談及國內的眾多家電展會,就連連搖頭。在他看來,中國的許多家電展會總是想將自身打造成為“最強、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展會,最終卻陷入了“定位不清、四不像”的尷尬境地中。
“除了廣交會,對于國內其它的家電展會,我們均沒有太大的興趣。”多位家電企業海外業務負責人在接受《中國企業報》采訪時,均發出了上述相同的聲音。10月15日,一年兩次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又稱廣交會)如期在廣州拉開大幕,每年均是在第一期亮相的電子及家電類展區,獲得了來自美的、TCL、海信、長虹、格蘭仕、海爾、志高、春蘭、美菱、新科等眾多大中型家電企業的集體青睞。
廣交會為何受到了眾多家電企業的青睞,而其它家電展會為何又會遭到企業的不待見?一熱一冷的背后,到底折射出中國家電展會的哪些問題?已經走過了30年的家電產業,家電展會的興起也有近20年的時間,為何中國家電和電子領域,始終辦不出像美國CES、德國IFA這樣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展會?本期,《中國企業報》記者將為你解讀上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