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聞澗
中國為什么舉辦不了像美國CES、德國IFA、日本CEATEC等眾多影響全球消費電子產業發展方向和趨勢的專業展會?這對于國內相關的協會、企業、展覽公司而言,的確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中國各類家電展會的成長時期并不短,有的已經擁有20多年的發展歷史,有的雖然剛剛起步已經獲得了規模上的快速擴張。與很多歐美發達國家舉辦的各類家電展會相比,中國各類家電展會,不僅舉辦場地的規模宏大、設備齊全、功能先進,而且眾多參展企業的展位設計精良、布置效果出彩、宣傳概念更誘人。
近年來,中國的各類家電展會從場館條件、現場展示、展區規模、企業數量、參觀人數等硬件條件方面,絲毫不亞于任何歐美國家的家電類展會。甚至在某些方面,連一些海外參觀者也自嘆不如。
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正是得益于中國的本土化資源。長期以來,中國一直都依托在制造環節的競爭優勢,努力打造成為全球家電業的制造基地。目前,中國承擔著全球家電業近一半以上的制造任務、中國也擁有全球范圍內數量最多的家電企業、中國還擁有全球家電制造業最大的材料零部件供應能力,中國又快速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家電消費市場。
不過,這些并未成為推動中國家電展會在全球范圍內影響力和地位快速提升的重要力量。相反,由于中國家電企業長期停留于制造環節,致力于提升制造產能的規模化擴張,而忽視了對于產業鏈上游的核心零部件研發制造,更缺乏對于下游的產品技術方向和市場消費趨勢的引導力提升。
這直接導致了許多家電企業只擅長于制造,以及制造工藝和水平的提升,卻忽視了對于產業最新核心技術的研發和市場未來發展趨勢的引導,也讓中國的眾多家電展會始終陷入了“展會預期目標”始終難以在展會現場得到執行和落實的窘境之中。關鍵就是中國還缺乏一批像三星、蘋果、惠而浦、索尼、松下等在全球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跨國企業,中國還缺少一套連接國家職能部門、家電企業、技術研發機構、家電采購商等各類組織機構和人員的現代化展會體系。
在中國家電展會的硬實力已經在多年前便構建完成的背景下,如何快速提升展會的軟實力,讓中國家電展會真正成為連接企業與市場、企業與消費者、企業與買家、企業與技術研發機構之間的戰略新平臺,未來仍有待主流企業在全球化市場戰略布局的逐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