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彩電銷售量大約為4000萬臺、冰箱2500萬臺、空調3000萬臺、洗衣機2500萬臺,如果再加上小家電產品以及過去家電產品的保有量,這將是以億臺為單位的龐大數字。
日前,國務院法制辦發布《家用電器產品召回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征求公眾意見。征求意見稿擬規定,為了加強家用電器產品安全監管,預防和消除其可能導致的損害,國家質檢總局決定對家用電器產品中因設計、生產、指示等方面的原因使某一批次、型號或類別的家用電器產品中普遍存在的具有同一性的、危及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施行召回制度。缺陷家用電器產品對消費者造成實際損害的,生產者實施召回不免除其應當依法承擔的賠償責任。
與此同時,意見稿還規定生產者應當承擔消除缺陷的費用和合理的交通運輸等費用,其在境內對家用電器產品的召回措施應當與在境外召回的措施相當,各級地方質監部門在本行政區域內負責收集、處理與家用電器產品質量安全有關的信息,并按規定逐級上報。未按規定實施召回的,處以3萬元以下的罰款。
該規定實施后,將填補我國家用電器行業召回制度的空白,對家電行業產生巨大影響。同時也將轉變企業和消費者的錯誤觀念。
企業對“召回”的認識誤區
在此前出現的召回事件中,有一種共同現象就是企業在中國市場實施召回時都盡量避免提及“召回”二字,而是用“免費維修”、“免費升級”、“免費檢測”等字眼代替。
以今年6月30日索尼展開的筆記本電腦召回事件為例,索尼中國官方網站將其描述為“免費軟件升級服務計劃”,對“召回”則只字不提。事實上,這批今年1月份銷售的VAIO筆記本VPCF11系列及VPCCW2系列22個型號筆記本有溫度控制設計問題導致過熱情況,令機身外殼變形,預計全球將有53.5萬臺問題筆記本被召回維修。此外,今年2月份,韓國曾經出現將幼童反鎖在LG滾筒洗衣機內致死事件,對于在中國銷售的672臺同類洗衣機,LG中國公司也是以“免費上門指導和門鎖檢測、更換服務”取代了“召回”。
甚至一些企業為了利益,在明知道產品存在缺陷本應主動停產并召回已售出產品,由于我國一直缺少這一制度,寧愿等到事故發生后再與受害者“私了”。去年初,家住北京昌平區和諧家園的李女士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她做飯遭遇家中使用的華帝牌抽油煙機上的鋼化玻璃罩意外自爆,抽油煙機的玻璃罩全部炸毀,李女士雙手被劃傷。李女士聯系華帝公司后,對方承認油煙機屬于自爆,并很干脆地答應更換另一款新機。但該客服部負責人的表態則令人吃驚,他稱公司的這種抽油煙機此前也出現過多次同樣的自爆事件,公司認為這種使用鋼化玻璃的抽油煙機出現3‰的自爆率屬于“正常現象”。
有廠家表示,和大規模的產品召回相比,與出事的個別用戶私了的成本其實更低,而且負面影響不那么大,所以在國家沒有強制規定的情況下他們寧可選擇后者。但事實上,這種掩蓋安全隱患的不負責任行為實際是把每一位消費者都推向了危險的邊緣。
由此可見,召回制度已被家電廠商視為“雷區”,除了利益問題和操作難度大,更重要的原因是,廠商對召回制度有誤解,怕品牌傷害大,更愿意私下靠維修或免費升級來解決問題。
家電召回制度的制定,要求家電廠商理性對待家電召回,切不可因為利益或害怕品牌影響而無視消費者安全。其實家電召回制度的誕生只會讓企業更重視質量把關,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一大動力,同時我國消費者日趨成熟理性,企業在產品出現問題時主動召回,正是企業主動承擔責任的一種表現,非但不會對品牌產生負面影響,還有助于樹立品牌形象,擴大品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