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玩液晶面板
對于國內家電廠商來說,在液晶面板技術上沒有話語權是最大的痛。過去數年,電視機市場從C R T向液晶電視轉移,擁有面板工廠的跨國巨頭份額大幅上升,而國內的家電企業卻始終受制于人。
張學斌當然也知道在技術上受制于人給企業帶來的壓力,加上由T C L主導的華星光電8.5代線高達245億元的單項投資,不能說這對創維沒有一點觸動。但張學斌更清楚的是,液晶面板行業已經發展得相對成熟,競爭對手都有著很強的實力,同時液晶面板市場的變化也比較難以捉摸。2008年金融危機時,全球消費電子市場遭遇重創,液晶面板的需求隨即也迅速下降,但僅僅幾個季度后,液晶面板市場就迅速轉暖,至今供不應求。
因此可以說,這個需要投入巨資、而要去預警其市場景氣周期又是一個巨大難題的領域,創維不愿去觸碰,“在面板上我沒有去主導,只是參與投資。參與投資的好處在于,首先我們能保證供應鏈,第二個是有一定的成本優勢,另外,國外巨頭們推的新技術,我也一定能最早知道,那么我的終端產品就不會落后。中國的企業要想在面板上有所突破比較難,因為你始終比人家晚了一拍,而且人家的投資早已收回來了,我們現在才去做,成本比別人高很多。”
對于創維這種在核心技術上參股而不控股的方式,TCL的李東生曾有過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雖然L G D、三星電子在中國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投資計劃相繼敲定,但是由于我們與三星、L G是中國市場上的競爭對手,即使我們參股這些企業,在中外陣營競爭激烈的時候,中國企業說話也算不了數。在關鍵的時候,這些面板廠商特別是韓國、日本的,會考慮到終端市場和你競爭,關鍵時候掉鏈子的情況常有發生,這也是李東生下決心豪賭液晶面板的重要原因。
而在秦合舫看來,如果沒有大的風險,在TCL、京東方等國內廠商的液晶面板面市以后,國家可能會出臺一些產業政策對國內的面板制造企業實施貿易保護,“現在進口面板的關稅是5%,未來可能提高到10%,這就把你從外邊進口的通道壁壘提高了。而創維背靠國外大公司的方式,不僅在成本上沒有明顯優勢,而且還可能受制于其技術的發展。”
當然,面對這樣的“困局”,張學斌并不是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從去年開始,創維就專門投資成立了一個新公司,在LED芯片上進行實質性布局。“為了做強我們的核心產業,我們主要是在產業鏈上游進行了投資。電視產業的核心部件除了面板之外,還有芯片,而這一領域人們的關注很少,投入也相對較小,投資這些領域反而有可能贏得收獲。”從戰略投資的角度考慮,創維還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投入到了OLED即下一代顯示技術的研發上,創維還專門與L G成立了一家聯合的研發公司,用來做LCD和LED的部分研發。
對于在新技術領域的研發和投入,張學斌坦言風險依然很大,“拿芯片技術來說,我們還投資了一家芯片設計公司,在深圳應該說是單體最大的投資項目。這是我們發展的實體中心,我們要求達到10個億。這么做的目的,主要想彌補我們在液晶屏上的短板,雖然風險很大,但是我們在芯片上完全有可能趕上國外品牌,因為下一代顯示技術我們是有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