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前發布的《中國電子視像產業“十二五”發展指導意見》透露,2010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規模3998萬臺,同比增長16%;預計2015年彩電市場需求規模將超過6000萬臺。
未來幾年中國彩電市場會成為全球最主要的推動力。未來的市場,CRT、等離子、液晶、3D……
上午10點,在北京牛街的大中電器,記者看不到一個閑著的導購,幾乎每個導購都被兩三個消費者團團圍著,這種景象小到吹風機的柜臺,大到彩電、冰箱等大件家電的展臺,都是如此。而就在兩個星期前,記者在這里只看到零星閑逛的消費者。導購小馬證實,臨近年關,生意確實一天比一天好,消費者購買熱情高漲。
據日前發布的《中國電子視像產業“十二五”發展指導意見》透露,2010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規模3998萬臺,同比增長16%;預計2015年彩電市場需求規模將超過6000萬臺。
1958年,中國第一臺黑白電視機誕生,時至2009年的數據,中國電視機擁有量已超過4億臺,而未來5年彩電的市場需求量就達到2000多萬臺。業內人士一致認為,未來幾年中國彩電市場會成為全球最主要的推動力。未來的市場,CRT、等離子、液晶、3D……誰將是最大的贏家?誰又會被“逐”出市場?
CRT退市無可爭辯
據本月最新數據,2010年中國彩電市場預計零售規模3998萬臺,同比增長16%;其中,液晶電視零售規模為3347萬臺,同比增長42%;等離子零售規模211萬臺,同比增長24%;CRT電視零售規模為440萬臺,同比下降52%。從彩電產品的結構比重來看,2010年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與CRT電視占比分別為84:5:11,2009年同期為68:5:27。
CRT顯像管電視“日薄西山”的境況在家電賣場同樣得到了證實,大中電器林姓導購告訴記者,CRT顯像管電視目前基本是淘汰產品。
林姓導購介紹了CRT顯像管電視被淘汰的原因,CRT電視受顯像原理的限制,尺寸越大,需要的顯像管越多,尺寸也就越厚。因此,“CRT顯像管電視不能做得很大,最大的尺寸是34英寸,下來有32英寸,29英寸、25英寸的稍微多點,但是主流還是21英寸的。”
CRT顯像管電視體積大,笨重,與液晶和等離子電視超薄、超輕的優勢不可同日而語。“笨頭笨腦死沉死沉的,買32英寸以上的CRT電視,兩個人也不一定能抬動。”
分辨率低,清晰度差也是其缺點。“CRT的線數低,只有320線,電子槍掃描的時候是橫著掃的,水平上CRT電視只有320線。液晶電視一般都是720線以上,最高的是1920線,就是所謂的高清電視。”
另外,CRT顯像管電視耗電量高,輻射大。這也是CRT顯像管電視作為“以舊換新”重點淘汰對象的原因。
記者了解,電視機從使用效果和外形來看粗分為4大類:CRT顯像管電視、平板電視、背投電視和投影電視,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都屬于平板電視。CRT顯像管電視稱得上是開山鼻祖,而亮度高,響應速度快是其優點。
由于受到平板電視的打壓,CRT電視的銷售量和利潤持續下降,目前中國市場上的外資品牌基本都退出了CRT電視領域。但中國的二、三級市場還是CRT電視的天下,低價是其取勝的殺手锏,另外,CRT電視的產量大,技術體系相對完善,再加上各主流品牌在二、三級市場的渠道分布密集而且結構完整,使得銷售十分順暢。因此,在中國,CRT電視被平板電視替代的水平明顯慢于全球。
然而,記者采訪的用戶中,無一例外都將下一臺電視定位于平板電視,可見平板電視代替CRT已經成為歷史的必然。不過,同樣無可爭辯的是,CRT顯像管電視注定是電視機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