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法一:市場需求遭透支 中小企業面臨考驗
業內人士表示,家電下鄉政策實施激發了農村消費者對家電的購買欲望,實現了銷量的增長,但同時也必須看到,銷量劇增的背后是農村家電市場的政策性透支。家電下鄉結束之后,近幾年家電行業的高速增長將會結束,企業也將面臨“無政策時代”的嚴峻考驗。
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家電下鄉產品銷售6541萬臺,實現銷售額163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1.3%和61.9%,整體成績還算不錯。但數據還顯示,今年8月份在產品銷量及銷售額方面環比分別下跌了7.32%和6.56%。不僅如此,與去年同期相比,8月份的銷量數據也下降了1.3%,而7月份則是同比增長了11.8%。
據了解,作為支撐三四級市場發展的主導政策,最近幾年以來家電下鄉不僅推動了大企業在農村市場的拓展,還聚集并推動了一大批中小企業在農村市場的發展。一批曾經倒閉甚至停產的老品牌,及眾多以海外OEM貼牌為生的制造工廠,均在農村市場實施品牌化運營。
而在后家電下鄉時代,市場的爭奪肯定是綜合實力的全面較量,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要解決好渠道的布局。進一步實現銷售渠道全面下沉,這其中包括經銷商網點、自建專賣店等渠道建設。同時,要建立起現代流通體系和售后服務體系,物流倉儲、服務網點要能覆蓋主要鄉鎮市場。同時,還需要形成一定的口碑和品牌影響力。
大品牌憑借自身優勢強力挺進,在下鄉政策實施過程中成為最大贏家。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自上而下的順勢整合遠比自下而上的逆向整合更有資本優勢和人力優勢。在這輪策略整合中,大品牌的行為屬于順勢而為,抗風險能力強,小品牌的行為屬于逆市而為,往往是在小品牌做好了市場培育的時候,大品牌只需要加大力度就可以取代,弱小品牌被占巢的風險極高。
業內專家劉步塵分析指出,家電下鄉政策結束后,由于不能再享受13%的政策補貼,消費者的購物心理勢必會受到影響,政策刺激效應將逐漸減弱,這種情況下,那些無產品、品牌、技術、服務優勢,單純靠補貼刺激生產的小企業將變得艱難,甚至會被擠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