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算盤:面板倒,將有四千億呆帳
更何況,如果面板業無法順利脫困,積欠銀行的債務,都將成為呆帳。惠譽信評今2011年10月統計,銀行總計借給友達和奇美電共新臺幣4371億多元,是2008年底借給DRAM業約2300億的1.8倍。
奇美電正和銀行協商中的600億聯貸案,據傳公股銀行只打算借40億,打六六折。說穿了,說明政府也在設立一條防火線,防止茂德倒債的事件再次發生。一位投信臺股基金經理人說“政府也怕銀行投入太深,變成臺灣版歐債危機。”
從友達和奇美電的角度來看,未必得聽政府安排,合并有三項挑戰要過。
合并挑戰:現金夠,寧硬撐也不合并
挑戰一:兩虎現金流依舊撐得過。兩虎手上過冬的存糧并未到彈盡援絕地步,談合并至少今年不可能。
站在友達立場,目前帳上現金約830多億元,一年到期的債務也僅有410億元,可謂已經是存夠過冬糧食。奇美電公布財報帳上現金有618八億元,一年到期的債務則有690億,若貸到錢,就沒有立即倒債危機。
一位南部面板業的人分析,“機車一點來說,如果銀行真的不相挺奇美電,它的借款可是比茂德多,到時銀行呆帳率一升,政府很難收拾。”奇美電雖然走在鋼索上,但是銀行也同樣在鋼索上,奇美電一搖晃,銀行也很難不墜地。
為了保留現金,奇美電內部已下達和供應鏈重談條件,付款日期保留可延長的彈性,來共度難關。
挑戰二:股權結構復雜難整合。事實上,在2009年,奇美電決定和群創合并之前,李焜耀和許文龍不是沒接觸過,李焜耀也積極奔走談合作,無奈因名稱談不妥而破局。
現在局勢更復雜,元大投顧科技分析師張家麒指出,友達背后還有廣達,奇美電則有郭臺銘和許家,合并后誰來領軍,彼此股權如何分配,都是問題,難在短期解決。
何況友達的董監事和經理人對公司持股比例不若奇美電高,目前兩強股價相當,一旦合并,友達經理人股權勢必處于弱勢,可能失去主導權,“就KY(李焜耀)的個性判斷,他一定要友達領導,”一位和友達高層共事過的面板業資深人士認為。
挑戰三:合并后產能最大,卻不一定賺錢。友達老臣坦承,一旦景氣再壞下去,兩家公司資金活水沒了,最后還是得跟政府低頭。更大的問題在,一旦合并后是否真能擺脫大賺大賠的命運?
一位奇美電高層則認為合并有其利基,屆時臺灣面板廠全球市占超過三成,全球最大,可挾拼產能優勢降低成本,減緩降價的殺傷力;加上2012年后,兩大面板廠每年攤提的金額會下降,成本一定比正要攤提八代廠的大陸面板業更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