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電行業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2011年。經歷了產品結構調整、技術突飛猛進、市場穩步增長的2010年之后,2011年彩電行業又將如何發展?“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我認為,彩電行業在活躍的技術創新和旺盛的消費需求推動下將煥發出蓬勃活力。”中國視像行業協會秘書長白為民在2011年1月18日舉辦的“2010年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運行暨彩電行業研究發布會”上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2010年規模實現穩步增長
縱觀2010年,彩電行業實現了穩步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高素梅表示,在成效顯著的擴內需政策和逐步回暖的外需市場共同作用下,2010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總體呈現前高后低態勢,增速逐步趨穩。2010年1~11月,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2%。與2009年同期相比,增速提升13.4%,比同期工業平均水平高1.4%。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孫新果說:“在一系列刺激內需政策的拉動下,彩電產業規模保持持續增長。中國電子視像協會統計分析,中國2010年彩電總產量達到歷史最高點——11493萬臺,同比增長16.1%。其中,平板電視(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產量為9086萬臺,同比增長24.7%;平板電視產量占彩電總產量79.1%,比2009年提高了5.4個百分點。液晶電視產量為8790萬臺,同比增長25.8%。平板電視產業鏈建設和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也已取得突破。企業競爭力提升的同時,行業國際化特征明顯,產品出口進入了平穩增長階段。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彩電出口量為6628萬臺,同比增長21.4%。其中,液晶電視出口量為5163萬臺,同比增長30.1%。”
展望2011年,孫新果認為,中國彩電行業會迎來良好的宏觀政策環境,同時面臨著新技術、新概念、新產品迭出,競爭更加激烈復雜的形勢。
對于未來中國視像行業的發展思路,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在《電子視像行業“十二五”發展若干意見》中指出,要繼續以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為主線,加快產業鏈建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促進技術創新,重點支持面向三網融合、產品與應用相結合的多業務系統建設;支持企業自主創新,以企業和企業聯盟為主體,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體系,增強標準制定、實施能力;優先扶持骨干企業發展,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融合,培育一批擁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趙波強調,中國彩電、手機、計算機等主要電子信息產品的產量已躍居全球第一。產業綜合實力持續提升,產業區域聚集效應日益凸顯。在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推動下,國內企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十二五”期間,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將繼續向價值鏈上游邁進,在全球產業布局中越來越具有影響力。
關于中國平板顯示產業發展趨勢,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周子學將其總結為:“區域適當分散,主體必須集中”。周子學說:“中國要發展平板顯示產業,經營主體不能分散,只有讓有實力的經營主體把各方面生產力集中起來,完成產業整合,實現規模效應,才能有效提升中國在平板顯示產業領域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