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技術能力怎樣獲得
京東方建設5代線的過程清楚地說明了“技術轉移”的實質:需要“轉移”的不是硬件系統或一條生產線,真正寶貴的是以工業經驗為基礎的知識和技能。但這些經驗知識永遠不會自動轉移。能夠把外來知識轉化成為自身能力的惟一途徑是高強度的學習。正是利用HYDIS(現代顯示技術株式會社。)的技術資源來建設自己的5代線,京東方才有了可以吸收HYDIS知識儲存的學習過程;也正是通過建設5代線而發動了高強度的學習過程,京東方才能夠逐步掌握液晶平板顯示產業的技術能力。
液晶平板顯示產業的產品技術分為兩個層次:第一,由生產線的世代所決定的玻璃基板尺寸,它是決定產品(液晶顯示屏)尺寸(產品品種)的框架。第二,液晶顯示屏(終端產品)本身的設計和開發。以此為根據,一個液晶面板企業只有同時具備了三個方面的能力——產品開發能力、工藝能力和建線能力,才能被認為具備了這個產業的自主技術能力。
通過實踐,京東方的中國工程師逐漸具備了產品設計能力,甚至已經掌握了關鍵的設計技術,達到了韓籍專家的同等水平。京東方光電從2005年開始自己設計產品,到2006年開發出3款產品,再到2009年開發出10款新產品,說明了這個團隊的能力成長。
液晶平板顯示產業是制造技術(工藝能力)高度密集的工業,工藝能力是技術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使用設備也需要經驗知識和訣竅,京東方的5代線曾經有一段量產和良率的“爬坡時間”,就是因為包括工程師和操作工人團隊需要一個在實踐中學習的過程,才能逐漸解決掉工藝操作問題。
建線能力比產品開發能力和工藝能力更加綜合,京東方的建線能力生成于北京5代線的建設實踐。新建一條5代線是一次在技術和組織管理上的跳躍,所以必須經歷解決諸多問題的挑戰。京東方的管理團隊和工程師團隊全面介入建線的所有環節,致使其技術學習從一開始就是系統性的。當中國管理團隊和工程師團隊在實踐中整體成長起來時,京東方也掌握了整個系統和系統各個部分的能力,即建線能力。
總之,在收購成功之后立刻開建北京5代線的行動,代表京東方選擇了高強度技術學習的道路,其動力來自它的進取性戰略。這個戰略起源于北京電子管廠遭遇技術替代毀滅的慘痛經歷,不滅于一個軍工企業自強的傳統,醞釀于為生存而掙扎的轉型階段……在走過漫長的近20年,這個始終一貫的戰略得到回報:盡管中國已經有數家企業的數條TFT-LCD生產線在運行,京東方卻是迄今為止中國惟一具備液晶平板顯示產業技術能力(包括產品開發能力、工藝開發能力和建線能力)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