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彩電企業;王者般崛起
今年,在大的環境下,日本經濟都遭遇了較大的沖擊,在微觀層面,也對企業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在中國市場,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也給日系家電企業增加了很大的壓力。業內人士分析表示,日系家電在中國沒落早已開始,而釣魚島之爭則加速了這一進程。回頭看近十幾年中國家電市場的變化,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曾經備受追捧的日系品牌正在被越來越多消費者放棄,那種擁有日系品牌的尊榮感正在逝去。
2011年,很多外資家電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戰略都進行了調整,日立放棄電視業務,將電視制造業務委托給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等海外工廠生產;飛利浦退出了在華電視業務;松下也計劃將放棄電視業務;索尼和夏普雖然還在堅持電視業務研發,但是其虧損情況一直沒有得到好轉。整體看來,日系品牌在中國市場日益沒落,國產品牌日漸崛起。
對彩電行業而言,智能時代改寫了此前以面板等關鍵部件為基礎的產業競爭規則,操作軟件、核心芯片等軟性因素正成為決定企業產業地位的關鍵要素。產業發展規則的轉變使重塑全球彩電產業格局成為可能,這對中國彩電業倒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目前的中國電視機市場,占據市場份額半數以上的是長虹、康佳、TCL、海信和創維等國產品牌,國產品牌在制造、分銷的成本上都較外資品牌更有優勢,而且國產電視機在3D、“云技術”方面的反應速度也更為快捷。目前,我國一、二線城市的電視需求漸趨飽和,而三、四線市場則是未來的新興增長點,這部分市場也被國產品牌牢牢掌握。
根據DisP1aySearch最新資料,國內市場,TCL、康佳、海信、創維、長虹、市場占有率超出60%。這一系列數據昭示著在這個全球彩電格局發生巨變的前夜,中國企業正在快速發展。
目前電視逐漸IT化,企業競爭戰線已經延伸到平臺、內容、服務上。今年我國剛開通了首個3D頻道,面對3D電視產業鏈上最核心的資源,TCL先拔頭籌,成為“3D頻道CCTV獨家合作伙伴”,率先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并提前布局如廣州歡網、奧鵬教育等多個應用。此外,長虹、康佳、海信和創維等廠商也抓緊完善產業鏈。在智能云電視成為發展主流的市場格局下,只有進行差異化營銷和拓展共贏共生的營銷模式中國家電企業才能更好的走下去。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現在中國企業面前只有三條路:向上走,轉型升級。掌握核心技術與資源,才有主導權;向下走,渠道整合,這樣才能深化市場競爭力;向外走,海外拓展,才能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在全球彩電格局發生巨變的前夜,中國彩電業只有整合轉型,才能真正實現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