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科技的飛速發展,在“三網融合”國家政策的推動下,網絡與電視的結合,掀起了彩電業的新浪潮。一時之間,電視廠商們也都紛紛瞄準了互聯網電視,但隨著內容監管力度的加大,互聯網電視似乎開始將最初的夢想寄望于當下紅的發紫的智能電視。從目前智能電視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傳統彩電廠商抱團協作能換集體盈利。
在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普及的帶動下,針對電視“第四屏崛起”的呼聲漸高。而作為傳統家庭娛樂中心,電視智能化所帶來的用戶回歸及新商業模式的建立,將重構傳統電視市場。如果說平板電視的尺寸擴大是在硬件方面有所升級的話,那么“智能”則讓電視機在“內涵”上方面發生了驚人的變化。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智能電視在市場的現狀到底如何?
廠商寄望“智能電視”突破
互聯網電視被稱為電視產業的第三波浪潮,而這一“浪潮”的發展趨勢似乎并不像最初的“潮水”那般洶涌起伏。而電視機廠商們是否是還在執著于最初的夢想,從而,將智能電視推向電視機產業的第四波浪潮,是意在讓智能電視完成互聯網電視未完成的夢想,還是想借助智能趕超日韓?不論怎樣,“智能化”讓電視機從“夕陽”產業到“朝陽”產業的轉變,使得更多的企業愿意深入發展彩電領域,就連IT企業也聞風而來混戰電視行業,可見智能電視確實前景非常迷人。
智能電視和互聯網電視擁有的最大共同點就是都需要連接網絡,但是互聯網電視機所獲取資源的地址都是有限制的,只能從廠商規定的地方獲取。而智能電視相對來說可以獲得更加完整的互聯網電視內容,比如安裝有網絡瀏覽器,可以像電腦一樣瀏覽網頁、觀看視頻網站視頻等等。為了實現電視機搭載全開放式平臺,將整個互聯網內容引入電視機的夢想,彩電廠商們開始將夢想寄望于智能電視。
隨著智能手機、PC等信息終端的普及和三網融合、內容、操作平臺的不斷改進、完善,智能電視已獲得迅速發展的必要技術條件。相關業內人士表示,真正的智能電視起碼具備中文語音智能、開放的應用平臺、雙系統配置可實現多屏互動、硬件配置堪比PC、全語音識別
和體感識別。目前,大部分彩電企業的智能電視產品在這些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各品牌新品的操作系統全部由 2011年的 Andriod2.0上升為Android4.0,其中長虹、海信、康佳、創維等智能電視新品的CPU全部達到雙核1.5G,內存2G以上,其中,海信、長虹的部分產品內存已達到8G。在軟件應用上,語音識別、手勢識別、人臉識別也已成為了各品牌智能電視的標配功能,智能電視領域發展情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