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在第二位的顯示模塊,有Sharp四英寸顯示屏、TDK電容觸摸屏和Synaptics電容觸控芯片構成,估計成本應在30美元上下,約占BOM的23%;之后是三星的存儲器,集成了1GBLPDDR2和4GBFlash的MCP,當前售價應略高于15美元;排在第四的是800萬像素攝像頭模組,當前的價格應不低于10美元。在此基礎上,小米手機的BOM成本很可能位于130~140美元區間。”
由此可見,盡管不如國際手機品牌賺得盆滿缽滿,但仔細算下來,小米手機的利潤還是很可觀的,或者可以換個說法——雷軍成本控制的能力很高,下面筆者來分析一下雷軍從哪些地方控制了小米手機的成本:
一,不可控成本。
小米手機的成本包含電子元器件材料成本、稅費專利費成本、研發成本、測試成本和租用測試成本在900~1000元左右。除了這些基礎成本,還有包含關稅、17%增值稅、3G專利費等,加上售后服務,這部分成本在200~300元,總共的成本在1300元左右。
二,可控成本。
1。資金成本控制。對于每輪僅公開銷售10萬臺的做法,按照雷軍的說法是:“生產需要一個磨合的過程。這是我們第一次做手機,前十萬臺是需要一個磨合的過程。生產一方面受限于產能,另一方面和銷售預測有關系。我們現在要訂三個月以后的元器件,誰能告訴我三個月后小米手機賣多少嗎?市場變幻莫測,預測真的很難,而且采購元器件會占用大量資金。不過,隨著生產的不斷磨合,同時我們也在尋找新的代工廠,產能肯定會逐步提升。”由此可以理解為,小米手機每輪只有10萬臺公開銷售,說明小米手機缺少現金流,這就是資金成本控制。
2。銷售渠道成本控制。一般來說,傳統手機的銷售渠道有分銷和直銷兩種模式,分銷模式包括全國總代理商(中郵普泰、深圳天音通信等)、區域代理商(中復、迪信通等)、網上代理商,直銷模式包括自建銷售網絡、家電連鎖商場(國美、蘇寧等)、手機連鎖銷售店(中復、迪信通等)、電子商城、大型超市(家樂福、沃爾瑪等)、移動運營商營業廳、手機商城等。如果走傳統手機的銷售渠道,小米手機則要多付出5%~15%的成本,所以,雷軍卻沒有選擇傳統的手機銷售渠道,而是明智地選擇了新興的電子商務渠道,但以目前的狀況來看,雷軍采用的饑餓營銷模式和網絡炒作模式是得到成功的,比如雷軍在小米手機發布會之前,就通過IT新聞、論壇和微博,用水軍大幅度宣傳小米手機,并且開通了小米手機官方論壇,把所有的人氣都聚集到官方論壇中,再通過兩次饑餓營銷和一次與聯通的合作,借媒體之勢行營銷之道,所以,在這種水軍和媒體都爭先宣傳的情況下,小米手機想不成為關注點都難。所以,小米手機在最近一段時間內還是會備受關注。與傳統銷售渠道相比,兩者的投入和獲得是相反的。
3。與聯通捆綁銷售。小米和聯通合作也在最近推出定制版的手機,聯通定制版小米手機合約價格為2699元,用戶可選擇最低消費126元/月的三年合約或186元/月的兩年合約,不管消費者是否會選擇小米手機,而小米手機供應給聯通的總量將達到300萬臺。有聯通作為后援,雷軍自然也就高枕無憂了。
小米的風險
小米手機三次營銷的成功,對于其他企業來說,并不是不可復制的,從雷軍展開饑餓營銷的時候,我們依然可以尋到蛛絲馬跡,如果其他企業需要學習小米手機的成功炒作,就必須要具備良好的社會關系、豐富的人脈資源、強化的媒體關系、經驗豐富的市場團隊,這幾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