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在營銷小米手機的時候,我們可以發現,這三次營銷都是前期預熱占比高。無論是小米手機的發布會,還是第一輪投放10萬臺,都做了充足的準備,新聞、評測和評論不斷,99%以上的正面信息覆蓋率,從而引導了社會輿論關注。所以,連李開復都認為,小米手機最值錢的就是它的營銷團隊。
實際上,小米公司不拓展實體銷售通路,而通過電子商務渠道做營銷推廣,有好處也有風險。好處是的確可以降低成本,風險的是小米這種“饑餓營銷”必須想辦法讓手機在網上保持一個適當的熱度,并且要不斷地排除未來可能發生的負面報道,很多負面信息在社會上很容易被掩蓋,但是網絡上卻很容易被放大且持續很長時間。這就是選擇電子商務的壓力所在,沒有過硬的質量很難生存下去,并且,售后服務途徑少、沒有實體店鋪也給小米手機帶來了很大壓力。這也成為拓展二三線城市的絆腳石,小米如果想繼續前進,必須克服這些難關。
另外,小米手機還有可能的突圍路徑是,與三大移動運營商合作綁定銷售(假設以后會出CDMA版),這樣借運營商龐大的銷售網絡加快小米手機的市場占有率,同時也把宣傳成本嫁接到運營商身上,iPhone成功例子就在眼前。
最后,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小米需要盡快開拓海外市場,不要給黃牛生存空間,同時大幅增加小米手機的利潤額,讓小米公司可以有更多的資金運作,為下一代機型的研發做更好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