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立公司宣布將在今年9月前停止在日本本土生產電視機產品,將該業務全部外包給海外代工廠商。這宣告了日立公司持續了56年的電視機制造業務的結束。事實上,伴隨全球彩電市場的競爭加劇,以及來自于日元升值的壓力,索尼、松下等幾大日本家電企業的電視機業務大多陷入虧損局面,企業也在不斷弱化這一業務,紛紛進行轉型。而這幾大企業的淡出也引發了行業的猜想,日本企業最終會退出電視機制造市場嗎?
日立將停止生產電視機
持續多年的虧損給日立公司帶來一定壓力,企業宣布退出是必然結果。
作為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老牌電子企業,日立公司的電視機業務已持續了半個世紀之久。近年來,全球電視機市場需求逐漸下滑,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日立公司的電視機業務也連年虧損。據日立方面介紹,2010年日立電視機銷量為197萬臺,預計2011年銷量會降為160萬臺。據了解,在2010年日本國內電視機市場排名中,日立已跌至第五位。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日立電視剛剛引入我國市場時也曾盛極一時。但是很快,索尼、松下等日企紛紛在我國設廠,與日立形成競爭之勢。尤其是韓國、中國彩電企業的崛起,加劇了市場競爭,導致價格戰不斷升級,也使得日立等日本企業不堪價格戰的重負,漸漸敗下陣來。
從出售等離子面板線,到出售電視機工廠,從撤出家電賣場,到將電視機制造業務外包,日立也從第一家在我國建立電視生產線的日本企業,一轉而成為率先淡出我國彩電市場的日本企業。
這一次,日立戰略調整的步子邁得更大,公司宣布在9月底前停止在日本本土生產電視機產品,將該業務移交給海外代工廠商。奧維咨詢副總經理文建平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電視機由CRT向平板的轉型中,日立選擇的是等離子,而這個行業在技術、推廣上都比較保守,使得日立在平板電視領域的競爭力逐步下降,持續多年的虧損給企業投資帶來一定壓力,現在宣布退出是必然結果。”
家電專家羅清啟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外包只是企業進行成本調整的方式,是成本解困,并不意味著日立要放棄電視機這塊業務。
日企集體淡出彩電制造業務
未來電視機將是最重要的一項電子業務,日本企業是不會放棄的。
事實上,淡出彩電業務的并非日立一家。目前,日本家電企業在彩電市場的增長均顯疲態,索尼彩電業務已經連續8年虧損,松下、東芝等品牌也受到巨大沖擊。
去年,索尼宣布將重組其虧損的電視業務,并考慮與其他公司進行合作,松下也表示將不會對等離子和液晶顯示器進行進一步投資。如今,日立也放棄了電視機制造業務。有業內人士分析,伴隨彩電這項傳統業務的衰退,日本電子企業日漸式微,未來日本企業將很有可能全面退出電視機制造市場。對此,羅清啟告訴記者:“目前全球彩電市場形勢不樂觀,日元匯率又很高,日企面臨的壓力很大,需要尋找好的方式來降低成本。對于日本企業來說,這只是權宜之計,是短期內的戰術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