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日前向國家質檢總局提交了召回報告,由于電源組件在低壓環境下存在過熱甚至起火風險,決定自3月9日起,在中國內地召回2010年7月1日到2011年12月6日之間出售的ThinkCentre M90XXz臺式一體機電腦,涉及數量約12338臺。如此大規模的召回處理,在國內電腦行業為數不多。同樣,因為存在火災隱患,日本大金近日宣布召回53款空氣凈化器,但不涉及中國市場。
事實上,近年來家電“質量門”事件頻傳,但在召回問題的處理上卻做法不一,因為我國目前并未實行“家電召回”制度。有關專家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的家電召回制度實施起碼還要一兩年時間。”
“質量門”頻發 凸顯召回制度缺失
繼“錳鍋”之后,蘇泊爾近日再次爆發危機事件。3月3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其網站上公布2011年第4季度產品監督抽查結果,蘇泊爾豪華智能電飯煲CFXB40FC11G-75“非正常工作”項目不合格,如操作不當,可能引發火災、觸電等事故。
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聲明中指出:“器具在正常使用中要考慮其安全性,當使用者操作不慎、缺乏用電知識或產品的元器件失靈而造成誤操作或非正常工作時,器具的結構同樣也要具有一定的保護功能,以避免出現火災、觸電或機械損傷等事故。”而蘇泊爾則表示:“產品在正常工作情況下是安全的,非正常工作項目極少發生。”蘇泊爾承諾可對產品免費維修,但消費者鐘先生卻認為:“我們是產品的使用者,基本的操作知識應當了解,但畢竟不是‘專家’,即使是專家也難免有失誤,廠家維修后的質量誰來把關?安全感還是沒保障。”類似這樣的產品,到底該不該召回呢?
據了解,國內家電產品召回制度的難產,讓家電廠商們面對質量事件行動各異,也讓部分廠商感覺有空子可鉆,并給國內消費者購買和使用家電產品帶來了諸多隱患。近年來,隨著“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措施在全國范圍內的展開,家電市場逐步擴大銷量穩步提升,但家電質量問題也隨之頻繁出現。2011年10月份,索尼因安全隱患在全球召回160多萬臺液晶電視,中國市場內卻只做了預防性檢查。
夸父企業管理咨詢首席顧問劉步塵認為,因為中國家電召回機制欠缺,強制管理力度不夠,導致企業存在對中國市場的歧視。劉步塵還認為,“產品型號常常內外有別為企業鉆空子提供了機會,同一款產品,美國、日本、中國不同的命名導致消費者無從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