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3月5日,海爾發布的最新品智能電視中,海爾特別強調海爾HiTV智能電視內置Android 4.0操作系統,可以和海爾自己旗下的智能終端Hipad以及Hiphone互聯互通——這雖然有模仿蘋果之嫌疑(蘋果早已展示過用Iphone和IPAD做電視遙控器、網絡接入的功能),但是卻體現了智能電視的根本趨勢。
進入智能電視的不僅是CPU、OS這類IT技術,更有IT品牌本身,以及和其它IT產品的橫向互動。
海爾是國內最大的家電企業,多年來也努力在做3C市場的耕耘,是目前國內IT產品線最全面的“家電企業”。在這方面,三星、索尼和蘋果也是優勢企業:PC、手機、平板三大與智能電視橫向互聯的IT產品均有不錯的市場業績表現;蘋果還是重要的OS廠商。而即將在4月,于國內市場上市智能電視的聯想,去年剛剛取得智能手機國內市場一成的份額、以及平板電腦第三的銷售業績,并擁有國內超過41% PC市場占有率,更是一個橫向大鱷。
這些企業的橫向特征使得他們進入智能電視市場的性質與傳統彩電企業有著巨大的不同。
傳統彩電企業在智能電視上不得不將主要經歷首先放在產品自身上,甚至是產品如何降低制造成本上。但是對于綜合性IT企業,他們則更看中的“三網、多屏”的融合。聯想就認為,智能電視使其打通四屏(電腦、手機、平板和TV)融合最后一個關卡,形成多屏融合、三網互聯合力的關鍵一步。
蘋果公司在進入智能電視市場的戰略上,非常強調其IOS在操作系統這個方面的優勢,同時將其手機應用商場、視頻服務全部引入智能電視市場。蘋果公司的這種戰略使其在智能電視的操作系統、應用體驗和內容服務等方面在“還沒有進入這一市場的時候就已經處于領先地位”。
作為蘋果戰略的“追隨者”,三星和索尼在智能電視上的動作也具有IT跨行業的特點:軟件、硬件、內容三方面齊頭并進。其中,索尼更是在2011年虧損之年,在智能手機市場保持“進攻戰略”,受夠了索愛公司中愛立信的股份。在彩電企業中,即便是手機市場份額一直不大的松下、夏普等企業也在加大在智能手機領域的投入。這些動作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智能電視和智能手機未來一定“相通”。
如果說IT硬件、軟件和內容是IT企業進入智能彩電市場、跨界行動的已經是彩電市場開始轉折的切入點,那么IT企業品牌和渠道的介入就將會是彩電市場競爭格局改變的關鍵。
四月,聯想電視即將上市:對此,即便擁有全球市場兩成以上份額的第一彩電巨頭也只能是在發出“三星的電視畫質在兩年內不會被任何新老企業超越”的“無力”表態之后,金羅密布的布局自己的2012智能之路,并指出智能電視將是2012年彩電界的方向。
另一方面,蘋果電視在2012年的上市,似乎懸念已經不大,除非計劃中的OLED屏幕供給出現問題。對于這個號稱“只制造最優秀產品”的企業,究竟會帶來怎樣的智能電視,猜測紛紜。但是蘋果在智能手機、平板和PC上一直保持的“最優的應用體驗”,絕對不會與蘋果電視無緣——即便蘋果電視不是第一好,蘋果的加入至少也會在彩電產業金字塔的頂端確立一個嶄新的行業標桿。
隨著聯想們而來的還有IT渠道可能帶給彩電市場的變數。此前,從06年開始明基已經在國內的IT渠道嘗試過彩電的銷售。預期做法類似的還有優派。實際上,對于這些IT渠道、通信產品渠道,多一個產品線的展示和銷售許多時候還能增加意想不到的人氣。雖然在智能電視之前,顯示器企業企圖進入彩電市場的行動并不成功,但是這不是由渠道決定的。
明基、優派等企業再起進入彩電市場的依托是“液晶顯示”這個概念最早發源于IT產品之上,而后才進化成平板電視的技術。但是這一技術脈絡卻并沒有改變傳統電視的家電本質:無論采用何種技術,電視機那個古板客廳形象都沒有發生革命性的變化。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智能彩電的到來:智能電視引入彩電界的不僅包括硬件技術,還包括軟件技術,以及IT性的應用習慣。這些足以讓智能電視披上IT的“袈裟”,在IT的渠道廟堂里念上幾篇“三藏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