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是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聯合發布的旨在推進節能減排的戰略,指通過財政補貼方式對能效等級1級或2級以上的十大類高效節能產品進行推廣應用,包括已經實施的高效照明產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的補貼對象是高效節能產品的購買者,包括消費者和用戶。補貼標準主要根據高效節能產品與普通產品價差,同時考慮技術進步和規模效應等因素確定補貼標準。為節約推廣 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成本,提高推廣效率,方便消費者,有利加強監管,這一工程采取間接補貼方式,對高效節能產品生產企業給予補助,即由生產企業按承諾推廣價格減去財政補助后的價格銷售高效節能產品給消費者和用戶,最終受益人是消費者和用戶。
國家實施推廣使用節能產品主要是擴內需、保增長與調結構的有機結合。在當前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大形勢下,組織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意義。
一是擴大消費、振興產業。中國是家電生產和出口大國,家電產業對國民經濟影響大。去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我國家電產品出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急需擴大國內需求,促進產業振興。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可以有效擴大內需,拉動消費需求,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二是提高能效、優化結構。隨著中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家用電器擁有量快速增長,但高效節能家電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僅為5%—15%,節能潛力大。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將高效節能產品國內市場銷售份額提高到30%左右,可實現年節電約750億千瓦時,加快產品更新換代,推 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動節能技術進步。
三是節電省錢、惠及百姓。高效節能產品相對普通產品銷售價格較貴。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消費者按補助后的價格從市場上購買高效節能產品,既節省了購買成本,又可以享受到高效節能產品帶來的節電省錢的實惠。
通過啟動“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這項工程,向購買能效等級1級或2級以上的空調、冰箱、平板電視、洗衣機、電視機等十大類高效節能產品的消費者提供每臺300元至850元的補貼。而發改委稱這項工程每年可拉動需求4000億至5000億元,可節電750億千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