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電視屬于網絡、屬于智能。這已經是不容爭議的事實。蘋果和谷歌,甚至微軟都在為此磨刀霍霍。
2007年5月,蘋果宣布,Google的YouTube視頻服務站點將很快出現在Apple TV機頂盒上。這是網絡搜素公司谷歌首次接近“TV”這種傳統家電產品。
2008年6月,谷歌發布了一個應用程序,能夠讓Windows PC在數字電視機上顯示視頻和照片以及播放音樂。這是谷歌首次表示希望通過某種方式成為“有能力控制網絡與TV內容互動過程”,并在這個“新體驗”中獲得收益的信號。也被認為是,谷歌通過與Apple TV合作的經驗,而制定新的谷歌電視計劃的開端。
2010年3月,據來自《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稱,全球互聯網搜索巨頭谷歌公司、全球最大的芯片廠商英特爾公司和電子娛樂廠商索尼公司正在聯手開發一款被稱為“Google TV”的、并運行谷歌公司Android軟件的機頂盒。此時,智能電視產品已經在全球各主要彩電市場都有銷售。谷歌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開發的Android OS成為絕大多數產品的核心組件!雀枵J為,自己進入彩電圈的時機已經成熟,而且前途無比光明。
雖然此后的一系列實踐證明inter的CPU并不如ARM更適合智能TV平臺,但是這不能阻止谷歌企圖成為智能電視圈霸主的意圖,因為它手握Android。Android與windows比較,至少系統硬件要求更低,能耗和維護經濟性也更好,更為重要的是開源和免費的特點,使得Android更受不愿被微軟“控制”的彩電業親睞。同時,Android也擁有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領域大量成功的應用經驗。
從谷歌進入智能電視市場的路徑可以看出,其開端是網絡視頻YouTube在Apple TV盒上的成功應用;但是谷歌在智能電視領域的核心地位更多的卻是由Android OS——這實際上是為了讓智能設備更好的“上網”而設計的操作系統。
因此,某種意義上,谷歌TV誕生的歷程就是一部印證了網絡與TV的“不了情緣”的歷史。而在這段“情緣”之中的另一個主角TV廠商則在為缺乏軟件和網絡技術、缺乏互聯網知識和管理經驗而頭疼——這就如同谷歌為缺乏硬件制造經驗和營銷知識而頭疼一樣。不過,作為啟蒙者的蘋果Apple TV,卻完全不需要以上的兩種頭疼。
2007年1月,蘋果TV正式亮相。蘋果教父,史蒂夫•喬布斯表示,“用戶之前可以在iTunes購買音樂和視頻,現在用戶可以在Apple TV購買寬屏HDTV”?梢姡O果TV機頂盒設計的概念,就是在模仿智能手機、IPOD等產品從傳統的PC和新興的網絡上獲取內容的成功商業模式,將TV徹底和網絡連接在一起。
如果以蘋果的家底分析,其發布蘋果TV幾乎是“必須”的任務。蘋果最初是一家電腦公司,他設計制造或者采購最好的PC硬件。同時,蘋果擁有自己的OS,是一家不折不扣的軟件巨頭。在隨身影音設備上的成功,又讓其成為了一家網絡數字內容銷售商,具有網絡和內容商雙重特質。在成功推出智能手機之后,蘋果網絡商城這一智能時代特有的商業模式大為成功——蘋果又成為了一家“在線軟件銷售商”。
軟硬兼攻。蘋果的生態鏈之全面和完善,至少在今天的電子消費業界還無人出其右者。因此,面對現在的蘋果機頂盒和未來的蘋果彩電,無論是谷歌還是傳統彩電企業都有致命的“生態圈缺陷”。谷歌缺乏硬件,傳統彩電企業沒有軟件、內容和網絡經驗。因此谷歌和海信等的合作珠聯璧合——這種合作,就如同未來的電視一定要能上網一樣,水到渠成、互惠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