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寸液晶和CRT電視在分辨率問題上的選擇,證實了市場需求的價值決定產品技術選擇的經濟規律。這規律也適用于4K產品。
目前,高分辨率液晶顯示器呈現出兩頭熱的趨勢。
在手機和平板電腦、PC等小尺寸產品上,高分辨率盛行。甚至,數英寸的手機屏幕也能達到1080p的分辨率水平,和20英寸的PC顯示器、很多大尺寸液晶電視機相當。蘋果為此還給自己的手機顯示器起了一個名稱,叫做“視網膜”屏幕:意思是說,其高分辨率密度下的顯示能力,已經超過人類眼睛視網膜的感知水平。
高分辨率產品的另一個熱點在于,今年新興的大尺寸液晶電視上。目前號稱擁有4K分辨率的顯示產品主要是顯示畫面55英寸、65英寸、80英寸、84英寸的液晶電視,以及100英寸甚至更大畫面的電影投影機。在超大的畫面上,分辨率過小,會產生“畫面顆粒感、網格化”的困擾。這是大尺寸顯示產品追求高分辨率的緣由。
而從經濟性角度考慮,任何一款顯示產品都有其最佳的“經濟性”分辨率。經濟分辨率與顯示設備的常見觀看距離密切相關。最佳的觀賞效果是看不出顯示畫面是由顆粒像素構成的。實現這樣的效果的前提是像素距離(點距)更小。點距是顯示畫面面積與分辨率的比之。此外,人眼能分辨的最精細距離與觀看的遠近還有關系。觀看距離遠,能分辨的最小距離也就更大,反之亦然。
所以,手機顯示器需要很高的分辨率,也就是需要更小的點距:因為手機一般都是近眼觀看,觀看距離在15厘米上下。電腦顯示器的點距也會小于TV產品,因為電腦顯示器的觀看距離在40到50厘米左右。但是,32英寸液晶電視的點距可以更大一些,也就是分辨率更小一些,因為他的觀看距離高達2-3米。對于最近大量上市的80英寸級別的液晶電視,觀看距離也不過5米左右,自然需要跟高的分辨率降低隨顯示面積增加而增大的點距,從而保障一個理想細膩度的畫面效果。
事實上,局部畫面細膩度比較,84寸的4K液晶電視和42英寸的現在主流的1080p全高清液晶電視是完全一致的,因為他們的點距相同。但是84英寸產品觀看者站的更遠,所以感覺上畫面更細膩一些——如果這種點距大小沒有超出人類眼睛在那個距離上的分辨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對于高分辨率引起的畫面效果變化的判斷,需要結合畫面尺寸和觀看距離這兩個必須參數才能得到正確的結論。同時更高分辨率的產品亦必須擁有適合的片源,才能真正發揮它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