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不開的中國市場
很顯然,索尼、夏普這些日本電視巨頭已經離不開中國市場。
2011財年(2011年4月-2012年3月),作為日本前三名的電視品牌,索尼、夏普、松下均巨虧,2012財年頹勢在延續。有人說,日本家電已死。
Displaysearch的最新調研報告就指出,索尼、松下和夏普在日本市場的需求繼續下降,使得其全球平板電視業務2012財年第一季度(2012年4-6月)收入同比下降超過30%。而同期,中國電視品牌的全球市場份額同比增長了14個百分點,韓國品牌的占有率增長了9個百分點,其中三星的全球占有率達到創紀錄的28%,而且利潤幾乎是其他彩電巨頭的總和。
新財年第一季度僅銷售了166萬臺電視的夏普為此將全年出貨目標由1600萬臺下調到800萬臺,索尼也將出貨量目標由2000萬臺下調到1500萬臺,顯然日系品牌在全球范圍內的下滑趨勢已無法扭轉。
同樣在占日本巨頭收入近半的日本本土市場,2012年第二季度液晶電視市場的出貨量同比下降77%至不足140萬臺,而全球范圍內,僅有中國依然保持了6%的增長,這也是日本企業今年以來將重點瞄準中國市場的重要原因。
奧維咨詢副總經理文建平指出,日本企業由于上一財年的巨虧導致其無法在中國市場全面進攻,加上TCL等中國企業在液晶電視全產業鏈布局形成的成本優勢,日本企業目前在中國已經全面收縮到部分城市的高端市場。
作為日資品牌在中國最為重要渠道,國美電器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松下、東芝在廣州國美的銷量下滑了近50%,呈全面收縮狀態。8月廣州彩電品牌銷售三甲,由以前的三星、索尼和夏普,變成了三星、創維、TCL。
文建平表示,之前廣州和上海是日系品牌最有優勢的區域市場,日系品牌在廣州跌出三甲意味著其在中國市場的全面萎縮,松下、東芝、三洋等面臨中國市場出局的危險,而夏普和索尼也有淪為二線品牌的趨勢。
他還指出,“本來索尼、夏普等日資企業在電視領域還是有相當的競爭力和良好的口碑,但日元升值、索尼等逐步退出面板行業,這也讓中國企業在成本上具備了絕對的優勢。”
對于日系品牌來說,中國的大尺寸高端液晶電視依然是其優勢市場,但隨著創維、TCL等國產品牌開始推出價格比它們低30%-40%的65英寸以上電視,加上蘋果智能電視即將推出并侵占高端電視市場的威脅,日系品牌可能將喪失這最后一塊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