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我國平板顯示龍頭京東方披露三季度財務報告顯示,2013年前三季度,京東方凈利潤總計13.6億元人民幣,同時全年利潤可達18-20億元,為上年度的6倍。另據10月25日,TCL集團財報顯示,2013年前三季度,華星光電保持滿產滿銷,實現營業收入達106.14億元,凈利潤14.15億元,其中經營性盈利10.52億元。研究認為,伴隨全球顯示產業重心的向中國大陸地區轉移,民族面板產業已經擺脫純粹的落后追趕狀態,進入良性發展階段。
兩大巨頭逆勢盈利
2013年前三季度,尤其是第三季度,全球面板市場的表現并不好。尤其是電視用大尺寸面板方面,市場進入量價齊跌的局面。市調機構HIS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LCD電視面板出貨量呈現負增長走勢,由第二季度的5880萬片下滑至5800萬片,而去年同期出貨量則為6000萬片。同時,業界普遍認為,這種趨勢在第四季度不會停止。2013年下半年,全球大尺寸TV面板市場有望出現5個百分點的萎縮。
在國內市場,受制于節能補貼政策在6月初到期,彩電產品銷量進入低潮期。在年度例行的銷售旺季、也是全年最大的銷售突破節點,十一黃金周市場,國內彩電銷量為銷售規模為624.2萬臺,同比2012年下降1%。這是十年來,十一黃金周期間彩電銷量首次出現負增長。
面對嚴峻的市場局面,國內液晶面板企業側重調結構,并充分發揮國內面板產業的成本洼地優勢,實現了逆勢業績增長。
作為民族面板業的龍頭,京東方充分發揮在小尺寸面板和國際采購客戶上的優勢,突破手機、PC、NB和PAD市場。截至目前,京東方北京5代線已全部生產中小尺寸面板,合肥6代線移動類產品比重已超過50%,北京8.5代線也已開始量產平板電腦用面板。同時,在大尺寸產品上,京東方突出4K等新產品的市場拓展,并努力提升主產產品的尺寸線等級。以上兩項措施并舉,有力的克服了主流TV產品量價齊跌的市場趨勢,實現連續穩產、滿銷和利潤的增長。2013年7-9月份,京東方實現營業總收入85.2億元人民幣,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達4.9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翻兩番。
華星光電方面,目前僅有一條8.5代線投產,產能規模和產品結構的靈活性不如京東方。但是,對比2012年的產品結構,華星光電努力突出大尺寸產品的外銷,以減輕主導的TV面板市場量價齊跌的不利局面,實現了,前三季共投產玻璃基板101.14萬張,銷售液晶面板和模組產品合計1560.32萬片的成績。其中,單月玻璃基本投放量已經超過12萬片,超過規劃產能20%。
與本土民族面板廠欣欣向榮形成對照的是,韓國企業在華投資項目也紛紛提速:蘇州三星項目將于10月底竣工,比原計劃提前了數月,預計投產日期也將提前至明年上半年。LG廣州項目也加強了建設力度。這充分說明外資巨頭對本土面板業發展的看好。
本土面板加速擴張
就在民族面板業在行業景氣度下降的背景下,交出漂亮的第三季財報的同時,國內面板產業也在加速投資。
第三季度,京東方鄂爾多斯5.5代線OLED項目已經進入設備安裝的攻堅階段,并預計四季度進入試產狀態;合肥8.5代線進入施工的最關鍵期;重慶8.5代線也已動工。三大項目累計投資超過900億元。10月25日,華星光電宣布,將開工第二條8.5代線,投資計劃為244億元人民幣,產能設計月基板10萬片。其中,包括3萬片8.5代OLED面板。此前,華星光電已經進行了OLED 4.5代中試線的新興有機半導體發光顯示面板的關鍵技術驗證。該條線預計2015年投產。
此前,全球市場明確提出建設大尺寸OLED面板線的企業僅有三星和LG,預計二者的8.5代線將在2014年投產。京東方鄂爾多斯項目主要面向小尺寸OLED面板;合肥8.5代項目雖然全面采用金屬氧化物技術,但是初期規劃也僅是主要完成月投入2000片基板的OLED量產驗證規劃。京東方剛剛開工的重啟8.5代線,業界研判認為是京東方主要的OLED大尺寸項目。不過京東方,目前對此并沒有明確宣傳(本土面板企業的宣傳上,華星光電一直比京東方更懂得“高調”)。預計京東方重慶8.5代生產線,將比華星光電第二條8.5代線提前投產數個月。
結合日本和臺灣地區對全球面板市場的投資分析,可以認為,此番TCL高調宣布的華星光電二期項目,將很有可能是LG、三星、京東方之后的,全球第四條量產化的大尺寸OLED面板線。
實際上,全球主要面板產地包括日本、韓國、我國臺灣和我國大陸地區,四大供應市場。其中,日本企業的單位成本最高,我國大陸地區則最低。近年來,受到TV/PC等市場不景氣的影響,日本面板企業紛紛出現巨額虧損,日本面板產業呈現出“規模萎縮”的趨勢。相反,我國大陸地區已經成為全球面板行業投資的重點,除了日本企業外,韓國和臺灣面板巨頭都在大陸地區建設有合資或者獨自面板項目。全球面板產業的產能中心已經向大陸地區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