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上半年以來,4K電視在三星、LG、夏普、海信、TCL等眾多國內外彩電廠商的帶動下,市場占有率明顯得到了提升。如今在家電賣場彩電專柜顯眼處,基本上我們都能看到4K電視的身影。4K電視可以說已經成為了彩電領域的代名詞。
據了解,具有4K技術的新一代電視,憑借3840×2160的超高清物理分辨率,有著極致細膩的顯示效果,擁有更大的可視角度,解決了大屏幕顯示設備細節遺失、無法真實還原的問題,將電視畫面的品質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4K電視相比普通高清電視,還具有一大優勢是,同樣是2K的片源,4K電視在畫質上完勝其他普通電視。其實,用戶對這種感官變革并不模式,在全高清出現時,用它看普通的電視頻道節目,其得到畫質都比非高清電視的畫質不是一般大的提高,高分辨率的優勢不言自明。
不過,與各彩電廠商大力推進4K電視和4K電視優勢相反的是,從2013年1月到10月,4K電視銷量并不高,市場份額只有1位數。這一方面是因為4K電視剛推出,消費者接受還需要一段時間。最重要的是,55~65英寸的主流產品價格高達數萬元,這已超出普通消費者的承受能力。
而另一方面,就是片源稀缺。雖然目前業內基本采用2K轉4K的方式,但是4K片源的轉化很難通過單一技術手段解決。2K轉4K只能算是“假超高清”,這有些類似此前的2D轉3D,實屬迫不得已的權宜之計,很難借此拉動4K電視的普及。根本解決辦法是4K片源的制作,但這需巨額資金的投入,而且短期內難以實現。
據了解,針對于4K片源問題,國際上,財力、技術和市場能力雄厚的索尼正在進行這方面的嘗試。但在中國,似乎還沒有任何機構或企業進行這方面的投資。因為高清片源尚未得到真正有效滿足,超高清片源恐怕不是近幾年短期可以解決的問題。實際上,這也是4K電視普及的最大掣肘。
筆者認為,4K電視要想全面普及,如果片源得不到滿足,僅靠2K轉4K的方式,來實現4K畫面效果,將很難在短期內實現爆發式的增長。未來4K電視普及,片源的豐富性將成為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