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國內彩電產業最活躍的“因子”,不是新技術的革命、新產品的推出:占據各大行業媒體最主要篇幅、吸引了業內同仁絕大多數眼球的是彩電產業的“營銷革命”。以互聯網化為龍頭,以IT力量的廣泛介入和彩電市場自身的低迷為背景,彩電行業正在經歷一場空前的營銷變革!
2013年上半年,國內彩電產業在終端產品價格下降、智能產品大規模普及和家電節能補貼政策的影響下,保持了較快、較好的市場發展。但是,隨著六月份,以彩電等產品為代表的國家家電節能補貼政策的到期和不再延續,節能補貼政策實施期間,產業市場透支造成的負面的影響開始顯現。
2013年第三個季度,彩電市場進入轉折期:品牌廠商利潤比下降、市場銷量下滑和產品單價下降同期出現,并在第四季度繼續深化。三季度,彩電產業上游市場,液晶面板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價格下滑。但是,這一對于終端品牌有力的行業變化,難以抵消各種不利影響造成的業績波動。國內主要彩電品牌紛紛出現季度性凈利潤下滑的財務報表,個別企業已經處于虧損線的邊沿。業內預期,這一局面在2014年上半年難以根本改變。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彩電產業遭受政策性市場萎縮的背景下,更多的玩家卻在加入這個本已擁擠的市場。小米和樂視在下半年彩電市場紛紛推出新品,去年進入彩電業的IT巨頭聯想也加強了產品線覆蓋。這些所謂的互聯網電視紛紛以“低價高配”的形式登場,改變了彩電產業既有的產品價格構成,成為了行業性凈利潤下降的關鍵原因。
量價齊跌的局面,以及新競爭的新競爭思維的影響,促使彩電企業在2013年第三季度中期開始,在彩電市場采用嶄新的“營銷和競爭”策略。這些市場變化,總體上可以看做是由互聯網企業的進入和傳統彩電企業的互聯網化構成的。其中,最典型的新營銷思維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成本定價營銷:這是國內互聯網行業最基本的競爭方式之一。
例如,京東商城這家互聯網電商巨頭,在建立之初就制定了以“規模”為實現盈利的前提的商業模式。其最初的服務成本幾乎被定義成“千億”規模下的均攤均值。這使得京東商城在最早的數年內不得不依賴數學過日子——這種模式也是淘寶已經走過、并被驗證是正確的模式。
再例如,小米手機的崛起,也被認為是成本定價原則的成功范例。小米手機最開始出現的時候,幾乎是同等價格配置超一檔、同等配置價格低兩檔的產品。這樣的產品只有實現一定銷售規模,并到產品生命期的中后階段才能實現實質性的單款產品盈利。
成本定價策略與傳統彩電企業的定價策略大不相同:傳統彩電產業新品可被分為三類:技術創新性、主流產品性和低價市場性。其中,除了幾乎廠商不會做任何宣傳的最后一個外,前兩者都會采用新品上市、高價高開、逐漸降價,越早期市場利潤越高的模式。這與成本定價原則中,早期產品幾乎不賺錢、甚至賠錢,產品只有中后期,待到產品成本隨著產業發展已經低于上市初期階段才賺錢的思路,完全不一致。
2013年初,樂視率先推出60寸超級電視,價格創造了同類同配置產品的最低點;三季度、小米、樂視、聯想的多款新品再次在更多產品線上創造了同等配置產品的價格新低點;同時,TCL、創維、海爾、長虹等傳統彩電企業也推出自己的“低價產品”,甚至是完全的互聯網概念電視,在價格尺度上靠近“新興的互聯網電視品牌”。
以此為核心,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三季度,國內彩電市場凈利潤水平被拉低十個百分點。個別產品線均價下降超過2成以上,個別定位產品系列產品均價下降達4成。
對此,行業評論認為新的一股“價格戰”已經興起,但是更深刻的認識則是:這不是價格戰,而是互聯網企業試圖以改變彩電市場數十年來的固有定價模式為中心,展開的一輪“產業規則革命”。傳統彩電企業的應接動作,不是簡單的參與價格戰,而是自身謀求互聯網化轉型的戰略調整——這一市場變化,即是新興互聯網企業參與彩電產業競爭的結果,更是彩電產業發展到智能化和IT化階段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