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YouTube上流出一段智能電視的操作視頻。通過模糊的圖像可以看出,運行此款操作系統的智能電視機,出自中國電視廠商海信之手。(視頻觀看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MyMzMxMjg4.html)
聯想到,海信2012年收購了加拿大一家開發安卓系統UI的公司,同時海信有因為“全球首個針對智能電視的操作系統”獲得了2012年度“金袋鼠世界創新獎(中國)”。據此已經可以初步肯定,這款YouTube上流傳的視頻,極可能是海信在五一前夕即將上市的“自主操作系統”的“極簡”智能電視。
若這些猜測成為事實,那么海信將是全球首個因TV硬件涉足OS軟件,并成功商品化的企業。這不僅對于海信而言意義重大,甚至可能成為整個彩電產業界“一場”新革命的開始。基由專業化的TVOS,海信可能將徹底顛覆整個彩電產業的價值鏈條!
海信有著“顛覆行業”的傳統
2005年7月,海信亮相了一款被命名為“信芯(hiview)”的電視用“多媒體”處理器。這也是國內彩電企業首次設計“芯片”設計這類數字電視最核心的技術層面。搭載海信“信芯”的液晶電視,還被時任國家主席的胡錦濤同志作為“國禮”,送給俄羅斯二戰老兵,以表彰他們為人類反法西斯事業做出的犧牲和貢獻。
Hiview誕生的時候,雖然人們為海信的創新能力而感到驕傲,但是大家也都清楚,僅僅憑借一款芯片,海信不可能打敗西方和臺系企業控制彩電IC市場的局面。尤其是在市場份額上,指望著hiview能夠獲得多大的銷量,是不可能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信芯”的能量會被封存在海信的實驗室里。
“信芯”為整個彩電產業帶來的最大的變化是“進口芯片價格的狂速下降”。據統計表明,同樣規格的芯片,信芯面市后,半年時間里,高端芯片從15美金降到8美金,中端芯片從13美金降到6.5美金,平均降幅在40%以上。臺灣主導低端芯片的企業,更是加快了產品市場的“技術更新”速度,在信芯問世一年后的價格對比中,市場主流芯片基本價格都下降接近10美元。以2005年國內市場同等芯片需求量為1000萬片(2012年擴大到8000萬片),計算,信芯產生的“市場杠桿”效應,至少使得中國彩電在2005年到2006年節約10億元的成本。
“這就是有這個能力和沒有這個能力的差別”。“如果你缺乏這種能力,供應商就能“漫天要價”,反之,定價權則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對于海信信芯的成功,海信更愿意以產業能力和市場定價權的邏輯來分析,而不是單一的以銷量論英雄。
在業界,海信信芯的成功,也被認為是海信做了一件“有利于國家和民族產業”的事情,是一個以“產業安全”的角度可以高度評價的企業創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