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轉播費之爭
作為“轉播費之爭”的典型案例,2013年8月2日,因為無法就轉播費標準達成一致,美國TWC在8個區(qū)域CBS的13個電視頻道的節(jié)目,波及320萬有線電視用戶。分析人士稱,CBS在2013年的轉播費標準大概是每月每位有線電視用戶75~80美分,該公司目標值則為2美元。僵持五周之后,兩家于2013年9月初終于達成共識。雖然這次紛爭最終得以平息,但問題的癥結并未消除。
隨著近幾年廣告市場不景氣,電視臺對轉播費收入的訴求逐步提高。2001年,美國電視臺轉播費總額為1100萬美元,2002年為1500萬美元,2003年為2000萬美元,2004年為2700萬美元,年增幅為30%-40%。
2005年,轉播費突然大幅提高,當年全國總額達1.28億美元,年增幅374.1%。此后轉播費一路上揚,2010年達10.34億美元。2011年為14.45億美元,從2003年到2011年轉播費竟然增長70多倍,2016年有望達到36.86億美元。
轉播費在電視臺收入中的比例也從2002年的幾乎為0,到2003年為0.1%,2008年占比突破1%,2011年為3%,預計到2016年有望增長到5.7%。SNL Kagan則有更大膽的預測:2018年轉播費在電視臺收入總額中所占比例將超過20%。
在美國,當電視臺愿意按照“必須播出”的規(guī)定在當地有線電視網絡中播出,運營商就必須播出該頻道。“必須播出”的規(guī)定讓有線電視運營商處于被動地位。正因為如此,美國電視業(yè)的內容和渠道之爭將是一個長期的現象。
2、廣告過濾之爭
對傳統(tǒng)電視業(yè)的運營而言,電視臺的節(jié)目編排是用來吸引觀眾的,廣告商為取得廣告效應而付錢給電視臺,于是觀眾被轉交給廣告商。廣告是電視臺的主要收入來源,而觀眾卻不愿意收看廣告。
為了贏得觀眾,電視運營商需要大力提升平臺上所播頻道的吸引力,同時豐富服務的內容,如提供“電視無處不在”等服務。作為“廣告過濾之爭”的典型案例,Dish Network就抓住觀眾不喜歡廣告的心理,推出了“自動過濾廣告”機頂盒,以強化公司的市場競爭力。為此,Dish Network與電視臺交惡,甚至引起多場官司。
對于電視運營商而言,機頂盒是其提供電視服務的重要設備,也是其開展增值服務的主要渠道。2012年3月,美Dish Network推出了一款名為Hopper的機頂盒,它具有自動跳過廣告的功能,同時提供了錄像、聯網搜索等便利功能,兼容異地播放等技術。內置硬盤能錄制2000小時的節(jié)目,更能自動錄制主要頻道黃金時段的節(jié)目,播放時可自動過濾商業(yè)廣告,以往這些功能只能在專業(yè)視頻資料數據庫里面看到,相形之下,國內電視臺大多仍由人工收錄。
自動過濾廣告的功能引發(fā)了諸多爭議,美國廣播公司ABC等電視臺將Dish Network告上了法庭,認為跳過廣告有損電視臺的利益,并要求法院裁定Dish Network不得向用戶提供這款機頂盒。2013年9月,紐約聯邦法院駁回美國廣播公司的要求,這也是美國第三家地方聯邦法院做出同樣的裁決。
3、內容盜播之爭
作為“內容盜播之爭”的典型案例,美國Aereo公司和電視臺關于“內容盜播”的指控是2013年電視業(yè)領域的另一場備受關注的法律糾紛。Aereo公司推出了在線收看本地電視頻道的業(yè)務。
2013年,Aereo公司的業(yè)務拓展到22個美國城市,目前提供每月8美元、12美元兩種價格標準的服務。8美元標準的服務除了頻道之外,還有20小時的云存儲,12美元標準的服務則將云存儲的容量擴大到60小時。服務支持iOS終端、Roku機頂盒、Apple TV box以及主流網頁瀏覽器。由于該公司在不繳納版權費的情況下轉播各大電視臺的節(jié)目,招致包括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康卡斯特公司、新聞集團及華特迪士尼公司等大型傳媒公司的訴訟。
2013年4月,法院裁定Aereo公司勝訴,稱其向個人用戶提供電視節(jié)目并未侵犯版權法。在Aereo業(yè)務合法性得到肯定之后,一些電視臺推出相似的業(yè)務。如2013年5月,Disney/ABC推出了在線播放全國電視網及其地方附屬臺直播節(jié)目的業(yè)務。
4、電視業(yè)的3大“爭”對國內的啟示
我國電視業(yè)日趨規(guī)范,競爭也日益激烈。
伴隨著廣電體制改革,局臺分離、臺網分離和網絡整合,全國各級有線電視網絡多數已轉企改制為獨立的市場經營主體。有線電視運營商整合后規(guī)模越來越大,市場地位也越來越強勢,電視臺對于有線電視運營商的依賴性也進一步加強。在一些省份,當地省級電視臺在本省落地,同樣需要給有線電視運營商繳納傳輸費。
隨著電視技術發(fā)展、傳媒競爭加劇,我國未來如何更好地規(guī)范市場、充分促進各領域的健康發(fā)展,是一項艱巨而持久的任務。
在促進電視業(yè)健康發(fā)展的同時,還需要確保黨對宣傳工作的絕對領導。換而言之,我國需要從頂層設計和法律法規(guī)上確保國家級頻道、公共性頻道的播出和覆蓋。
我國沒有以法律條文的形式規(guī)定“必須轉播”,只是在國務院[2006]第79號文中規(guī)定,中央電視臺第一套和第七套節(jié)目是各級電視發(fā)射臺必須轉播的頻道。隨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對頻道落地覆蓋的行業(yè)管理職能被持續(xù)削弱,各級有線電視網絡從市場經營的角度出發(fā),對頻道落地的選擇權和自主權大大加強。
目前,一個省級衛(wèi)視頻道在全國71個重點城市有線電視網落地,一年平均投入超1億元。全國各級廣電有線電視網絡為轉播中央電視臺陸續(xù)開播的眾多頻道,不但沒有落地費,還需要各級有線電視系統(tǒng)公司自籌資金購買接收設備,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維護。
如果有線電視網絡的利益長期不能得到滿足,又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或政策制度來保障國家級頻道或公共性頻道的播出,發(fā)生在美國電視業(yè)的內容和渠道之爭可能遲早會在國內發(fā)生。
近幾年,圍繞內容與渠道、互聯網媒體等新問題等,美國電視界播出機構和運營機構幾番摩擦。隨著行業(yè)轉型、競爭加劇,我國電視界同樣需要主管部門和相關機構從頂層設計和法規(guī)制度層面入手,及早規(guī)范行業(yè)運作,規(guī)避無序競爭。這就需要與整個產業(yè)鏈及其他多個相關產業(yè)鏈充分、深入、細致地交流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