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端加內容,廉價加大屏:這是樂視彩電的既定策略。從過去的一年時間看,樂視已經初步成功。
據統計,2013年,從年中樂視電視真正上市,不足一年的時間內,樂視電視就銷售38萬臺。這對于一個彩電新手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數字。雖然樂視并沒有公布其產品的盈利能力,但是以其代工+電商的模式,自身成本很低、產業鏈成本高度可控,即便不賺錢,也不至于虧損。同時,樂視也抓住了一大批忠實的“視頻內容”客戶,其長尾效應將逐漸現象。
2014年,第一季度,樂視再次推出萬元級的70英寸產品,將其廉價大屏的概念推廣到更高層次。除此之外,50、60英寸產品線也進行了升級。這促進樂視彩電在電商市場的占有率進一步飆升到四分之一左右——而按照,2014年研究機構預估的,彩電電商渠道占整體市場的12-18%,樂視彩電2014銷量增長200%以上并無顯著困難。這意味著,樂視在國內彩電市場的銷量有望超過松下、日立等傳統巨頭,達到150萬臺左右。
除了超級電視,樂視預告2014年其智能盒子的銷量也會超過100萬臺,這將為樂視再增加100萬個彩電端客戶。集合此前一年彩電產品,此前兩年的盒子產品,以及與其他彩電企業的合作,樂視在家庭客廳的終端量可達到400萬的規模——在其總應用市場中,彩電類型終端首次實現一成左右的份額比。這樣的數據將意味著,樂視移動平臺、PC平臺和TV平臺,三足鼎力格局的初步形成。
因此,無論是從一家新的彩電品牌的角度看,從在一線城市、大尺寸產品和電商市場的占有比例看,還是從樂視整體以內容為中心的產業鏈生態和客戶體系看,樂視超級電視,經過一年的努力已經獲得“超級成功”。
但是,樂視的成功,并非沒有危機。在實現戰略起步之后,樂視硬件能走多遠,能否脫離“附屬地位”,成為正真的電視廠商,還是未知數。
樂視彩電產品的商業模式無比清晰:終端加內容,廉價加大屏。
其中,所謂的終端硬件,樂視完全依賴代工,有助于控制成本,同時能夠在銷量有限的時候也享有規模制造下的各種優勢。而內容上,樂視自身是一個超級內容商,在國內互聯網視頻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廉價和大屏策略,是彩電消費市場的主要發展方向和行業競爭焦點。且不說普通百姓喜歡便宜的產品。價格越來越便宜也是液晶等顯示行業的基本規律。以樂視主打的60寸產品為例,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價格從18萬下降到了5000元。樂視的策略,只不過是“比別人領先一步降價”。大屏策略則是樂視廉價策略的副產品:因為只是便宜的產品,不足以吸引消費者,樂視超級電視必須“硬件高配”。所謂硬件高配,在顯示性能上,最核心的指標就是尺寸。
樂視彩電的定位有如上的特點。這些特點恰恰是市場主要競爭者不能模仿的。傳統彩電企業的制造和設計優勢,是樂視沒有的。按道理這些企業能推出同等,甚至更便宜的產品。但是,傳統彩電企業沒有“內容”,也就無從享有所謂的“內容附加值”和“客戶長尾效應”,這導致,實際上,傳統彩電企業承受終端市場價格下滑的能力不及樂視。而樂視利用代工產業,卻能享有產品層和傳統彩電企業類似的“制造和設計”優勢。
新興彩電品牌,能夠和樂視競爭的也只有聯想和小米。這二者也都沒有內容上的長尾價值。同時,小米,作為最強對手,其產品還處于實驗狀態,其首款量產產品5月15日剛剛發布。從產品線豐富度看,小米追趕樂視至少還需要12-18個月。
所以,樂視超級電視的成功,固然與其價格低廉、產品配置高、內容硬件一體化、符合互聯網電視規律等特點有關系,但是更為關鍵的原因在于:樂視的這些優勢是獨一份的,他的競爭者基本不具有和樂視相似的產品——因此,樂視一定能抓住一部分需求“恰巧”的消費者。
上文介紹了樂視超級電視特殊定位導致,樂視電視幾乎沒有實力相當的對手。但是,類似的局面不會一直存在。例如,2014年5月15日發布的,小米電視二代,也是小米真正量產產品的上市,就將是樂視一個潛在的巨大敵人:事實上,樂視和小米主要吸引的粉絲幾乎是“一個人群”。
作為樂視的競爭者,傳統彩電企業也沒有閑著:一方面,這些企業加強了互聯網產品的開發和推廣,比如酷開TV、ChiQ、KKTV、mooka等子品牌不斷涌現,形成切割和瓜分電商市場平臺份額的趨勢;另一方面,補足短板也成了傳統彩電企業的選項——TCL的游戲和軟件策略、海信的視頻網站組團策略、康佳的雙平臺策略等。傳統的企業的這些轉變,即是狙擊樂視等新品牌的措施,更是企業自身順應行業發展趨勢的杰作。
但是,樂視真正的挑戰,不是其他的彩電企業,而是不斷成熟的視頻內容商市場和不斷成熟的消費者群體。
樂視已經從移動和PC雙線,轉向移動、PC、TV三線并重的用戶格局。而且,這種轉變,在實踐上已經初步成功。這一點,愛奇藝、優酷、百度視頻、新浪視頻、CNTV等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內容商和彩電平臺的聯姻,不僅僅是彩電企業的一廂情愿,更是內容商和彩電商的一見鐘情、抱團取暖。
從消費者角度看,僅僅一個樂視在TV平臺獲得成功,自然不能滿足“胃口”。消費者對視頻內容是挑剔的。消費者鐘情的是內容本身,而不是平臺和客戶端軟件。消費者希望的是更為精彩和出色的內容,同時也需要更多的好內容。這就決定了,樂視電視抓住的消費者,也不是樂視的鐵桿粉絲:不是非樂視、打死也不看。真實的情況是,消費者跟著內容跑,而不是服務平臺。
消費者的需求,決定了兩件重要的事情:第一是,樂視的初步成功,培養了消費者的“電視互聯網”消費經驗。擁有這種消費需求的消費者正在增多。更多的互聯網電視消費者,自然支撐起更多類似商業模式和合作生態的成功。第二件重要的事情是,樂視超級電視抓住的消費者:雖然它采用必須購買電視的同時購買1-2年內容服務的組合業務模式,但是也不能確保這部分消費者不流失——流失的方式有兩種,一是成為樂視和其它平臺的,多平臺使用者;二是徹底轉向其它平臺。無論是那種方式的“流失”客戶,都意味著,樂視的終端市場價值和內容市場價值,不能直接在數量上劃等號。
當互聯網電視走向成熟,而不是停步在初始探索階段的時候,消費群體會擴大、消費需求會多元化、市場服務主體會增多、樂視的競爭者會更為成熟和機警:樂視賴以取得現在成就的“獨一份”競爭優勢,即將灰飛煙沒,這之后樂視應該怎么辦呢?
以筆者看來,樂視超級電視目前的成功,只不過是完成了“營業首日開門紅”。新鮮感過后,樂視才真正面臨一系列的陣地戰:比如和小米、和創維、和海信、和線下渠道、和電商O2O模式的融合、競爭。
在一系列樂視超級電視可能面臨的較量中,有兩個問題是最重要的,也關系到樂視“模式”能否成為常青樹。
第一,如何真正實現長尾效應。樂視的商業模式是終端加內容,終端廉價高配但是不賺錢,經濟效益靠內容的長尾效應實現。
樂視彩電剛剛上市一年時間,購買樂視彩電的消費者,同步購買的一年內容服務尚未到期。消費者自然會不斷消費樂視的“內容”。那么一年服務到期之后,樂視能夠實現“二次付費”嗎?在其他內容平臺也展開類似服務競爭的背景下,樂視的客戶會不會被挖角呢?這個問題存在的基礎是,樂視超級電視并沒有實現消費者消費硬件與消費內容的真正捆綁,消費者選擇的權利還存在,而且必然存在、受法律保護的存在。
也就是,樂視所謂的長尾效應,是需要一年一年重新“抓住消費者”的。而實現這一點的方法,并非超級電視多么便宜、或者多么出色,而是樂視提供更具性價比、服務性和更為出色的內容。在這一點的競爭上,樂視和其它內容商并沒有差異之處。樂視超級電視培養的用戶群體和用戶習慣,如果不能被持續優秀和具有性價比的服務抓住,那么只不過是“為他人做嫁衣”。
所以,眼下樂視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實現長尾效應,或者說是如何確保用戶“續費”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是靠樂視抓住市場空檔期,推出超級電視能解決的,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回歸“內容競爭”的本質。
第二,既然樂視超級電視的商業價值,與內容的長尾效應并沒有必然的、緊密的、不可選擇的依賴,那么廉價高配的樂視超級電視,怎樣持續表現自己的商業價值呢?
眼下,樂視超級電視的意義在于,幫助樂視實現了第一批家庭客廳付費用戶的存在。但是,如果這批用戶續費不成功,那么樂視電視就成了與傳統的、沒有內容長尾的彩電企業“完全一樣”的產品。同時,即便是樂視超級電視的大部分內容用戶能如期續費,隨著互聯網電視的成熟,樂視電視為其帶來第一批家庭客廳客戶的價值也會嚴重縮水——樂視還是需要花費大力氣,去爭取購買其他品牌彩電的消費者,購買樂視的內容服務!后者將是樂視在互聯網電視成熟之后,獲得用戶的主要方式:除非樂視在彩電市場能實現近乎于壟斷的份額,這顯然短期內難以達成。
所以,樂視的硬件和內容一體的戰略,并沒有真正的內在必然性。他可以是市場初期的一個引爆點,但不會是市場成熟期的主要模式。那么,如果樂視電視想走的更遠,他就必須構建新的商業“價值點”。
從消費者看,硬件平臺最核心的要求是“開放和兼容”,而不是硬件平臺和內容“綁死”在一起。站在這個角度,超級電視和內容一體化的商業模式也是不能繼續的:消費者不能接受只能看樂視網站的產品。
第二個難題的真實本質是,樂視超級電視無論怎樣依賴于內容和終端一體化競爭,獲得初步成功,最終的發展還是逃不脫和“傳統彩電”企業,直接的、價值模式幾乎一致的、硬件平臺為本質的“陣地戰”。
以上提到了樂視必須解決,而且短期內即將直面的兩個競爭難題。如果在累述一次,其意義就是:樂視超級電視的成功,無論在互聯網電視這個硬件角度看,還是在樂視的主業“視頻內容”這個角度看,都沒有改變“樂視真正的大競爭環境”。樂視只是因此獲得了一次,在面向彩電的網絡視頻服務商角色上的先手,同時也獲得了一次在新興互聯網電視市場上的先手。
此后,在內容上樂視避免不了和競爭者的血戰,在硬件上也逃脫不了和其它彩電巨頭的較量。這兩場戰役,整體上是孤立的,即便少部分能相互幫忙的部分,其它內容商和彩電品牌一樣會找到自己的“生態歸屬”。
當樂視的競爭對手回過味來,當行業的競爭走向成熟和深入,尤其是當樂視從第一步邁向第二步、樂視不斷發展壯大和成熟的時候,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走好下一步,是曇花一現、還是萬年長青,兩種可能,才是樂視超級電視真正面臨的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