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可以做到多大?2000年的時候,擁有一臺34英寸CRT就足以令人驕傲,2008年夏普60英寸液晶要價18.8萬,而今天海信120英寸激光影院電視正在書寫新的歷史記錄。
“每8年電視機最大尺寸成長幾乎4倍,這是消費者對彩電企業的期望,是過去20年彩電歷史的簡明總結,也是海信努力的方向。”12月9日,包括120英寸、100英寸、85英寸三個尺寸,曲面、平面、3D、拼接多種形態的海信全系列激光影院電視新品發布會隆重舉行。海信正式向彩電市場宣布一個以“大、節能、炫彩和低成本”為核心的超大影院彩電時代已經到來。
以產品創新實現彎道超車
海信激光影院電視是一種以激光光源作為核心的新型顯示技術。具有高色域、低功耗、節能環保、長壽命、超大屏幕顯示性能和低成本的特征。海信表示,未來彩電市場的根本需求集中在高色彩飽和度和超大尺寸兩個層面。而激光顯示技術天然的是色彩優秀、尺寸理論上無限大的彩電新技術。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喬躍山副司長
“海信提前實現了激光顯示這一新興產業的戰略布局,占領了新技術新產品的市場先機”,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喬躍山副司長認為,目前我國雖然是“全球彩電大國,但離彩電強國還有一定距離。”“當前國家正在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推行互聯網+,就是要激發企業的創新能力。海信新型激光顯示技術、激光電視產品的研發,恰是代表了這樣的一種趨勢。”
“近十年來,中國品牌強勢增長,在高端市場上已經做到了全球前三位,中國品牌的增長速度超越了外資品牌,中國品牌是怎么做到的呢?靠得就是‘創新’!”——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白為民認為,正是創新使得中國彩電企業結束了“沒有核心技術、只能給外資品牌充當搬運工”的歷史。
據全球市調機構(IHS)統計,2015年前三季度,海信電視全球銷量占有率為5.8%,超越索尼,躍居全球第三。2015年1-10月,海信出口電視484萬臺,在出口金額、出口均價、產品結構以及品牌占比等關鍵指數上均領跑國產彩電企業,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出口自主品牌占比超過50%的彩電企業。白為民副會長認為,中國彩電企業的如此成就來之不易。
把握激光時代新機遇
“激光是20世紀以來人類的一項重大發眀,激光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單色性好和高能量密度等特點。近年來,激光應用在顯示技術領域,催生了全新的產業。目前,激光電視成為繼CRT、液晶、OLED之后的又一項新的產品門類,它比普通電視的應用范圍更廣,不僅可以作為家用電視機、還可以用在商業投影市場,其帶來的上下游產業群年產值超過百億元”,喬躍山副司長指出激光顯示將是一個重要的新興彩電市場。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白為民
對此,白為民副會長則指出,超大型彩電正在進入一個發展的快車道,“從78英寸電視以上電視市場的預測數據來看,2015年為1.4萬臺、2016年為5.7萬臺、2017年為14.4萬臺、2018年為24.0萬臺,大屏幕快速普及的趨勢的非常明顯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海信激光電視率先布局85-120英寸的巨幕電視市場,打開了一條“做高端產品、樹高端品牌,真正樹立起制造強國的形象”的新路。
白為民副會長認為,“現在正是布局激光電視的最好時機,技術開始成熟、產業鏈也逐漸完善”。這有助于企業形成以自主研發、自主生產的完整產業鏈,從而“真正掌握新一代彩電的核心技術”。白為民特別指出,“及時把握產業轉型和升級的重大機遇,比如從CRT向平板、從平板向激光的變革,是以海信為代表的中國品牌都走在世界的前面”的關鍵。
掌握核心技術立于不敗之地
大尺寸是彩電產業的根本方向。當前,國內外市場上外資品牌78寸液晶電視的售價在6-7萬元,比海信的100寸激光電視還貴1萬多元——尺寸更大、價格更低,海信是如何做到的呢?
海信表示,一方面激光顯示是天然的大尺寸技術,理論上可以做到無限大的畫面。現在,海信推出的最大是120英寸的產品,售價幾乎只有同尺寸液晶的十分之一,未來海信還要推出200英寸的超大尺寸產品,顛覆人們對電影院和彩電產品的認知邊界。
另一方面,海信激光電視完全基于海信自主研發。海信掌握有激光光源模組、激光光機、超短焦鏡頭等關鍵部件的核心技術。從07年布局激光技術至今,海信已取得141項和核心專利技術突破,最為核心的激光光光學引擎100%自主研發設計,整機研發、設計、制造完全自主運營,70%的成本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不僅使得海信激光電視能夠做到性能出色,亦可做到更有效的成本控制,為市場提供具有性能和價格雙重競爭力的高端彩電產品。
喬躍山副司長指出,“在中國制造全面提升的路徑中,電視業應該也必須走在前面。海信的做法、海信的產品都給我了很強的信心。”
“在CRT時代,中國品牌只能做整機生產,不掌握核心技術,因此只有連年價格戰,連年在虧損的邊緣掙扎,絕大多數利潤被外資品牌搶走。平板時代由于中國品牌隨著創新能力的增強,掌握了絕大多數核心技術,打造了屬于自己的完整的平板電視產業鏈,中國品牌的處境有了很大改觀。”喬躍山副司長對中國彩電業的發展創業史的不易與艱辛深有感觸,更對掌握核心技術和產業鏈對行業發展的意義進行了高度總結。
喬躍山副司長進一步指出,“當前,正是我們彩電業轉型的關鍵時期,中國彩電企業要轉變觀念,順應時代潮流,勇于創新,用自主創新推動行業升級,用自主創新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中國彩電的制造能力全面提升,過去受制于人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白為民副會長認為,在液晶平板電視的“畫質、智能應用方面中國品牌做得已經比外資品牌好。”現在,海信為代表的企業在“激光顯示這個新興產業中又走在世界的前面”。這對于“力爭在即將到來的激光電視時代,由我們中國品牌主導”奠定了堅實基礎。
瞄準未來,不斷前進
近期出臺的“中國制造2025”重點技術戰略路線圖的規劃中,對激光電視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求,“2020年要做出100英寸級高清激光家庭影院, 到2025年要做出200英寸超高清激光顯示產品”。激光顯示產業在即成為“十二五規劃”轉向內容之后,再次進入“十三五規劃”和“中國制造2025規劃”,同時激光顯示也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一項重點內容。這充分體現了激光顯示自身的技術先進性。
海信表示,在超大電視領域激光是最好的也是目前唯一成熟的可選擇方案。打造以激光為核心的海信超大電視、家庭影院電視高端產業鏈,是海信彩電產品創新的核心方向之一,海信將不斷為全球消費者提供優質激光顯示產品,并持續刷新超大彩電顯示市場的技術新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