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Alta和大麥,這三個彩電行業的新秀品牌已經打開了“分體時代”的序幕。但是,作為市場受益者,盒子產品早已經先行一步。
2013年美國彩電市場,蘋果和谷歌電視盒子的流行導致整體市場需求萎縮9%;2014年國內盒子市場同比銷量從200萬臺增長到1000萬臺規模,導致彩電整體市場萎縮6.8%。同時,盒子為代表的智能電視產品應用也使得,央視2015年春晚的收視情況顯著下降,到達7億的10年歷史新低。這是我國電視機產品大規模普及以來,央視春晚收視比首次跌入30%以內,只有28.37%。不過,2015年春晚也迎來了首次網絡視頻、手機視頻的直播。
以上數據表明,盒子為特征的彩電主機與顯示分離應用,正在創造從內容到應用、從彩電到互聯網企業的全新商業生態和產業機遇。一方面,百度盒子、天貓盒子、華為盒子、小米盒子,成為視聽產品主戰場上的新生力軍;另一方面,百事通、銀河、優酷、愛奇藝等視頻內容企業紛紛加強產業重組;同時,TCL、創維等彩電企業也大力推動各種盒子產品上線營銷。
同步受益于彩電分體時代的企業,還包括電視音響行業。條形音響、回音壁產品,正在成為即PC多媒體音響之后,家用音響行業最大的機遇。
不完全數據表明,超過三分之一的PC產品配備有獨立的多媒體音響。這個行業甚至創造了漫步者等一系列專注品牌。而隨著彩電產品走向主機和音響的分離,音響行業有望在客廳領域形成新的突破。僅僅國內市場就已經具有數千萬臺套產品的每年銷量潛力。
每年兩三千萬臺盒子主機、每年同等數量的彩電獨立音響:這就是分體彩電,彩電超薄和智能趨勢下,帶給整個行業的機會。這一產業機會將改變彩電行業的傳統競爭格局。
彩電信號處理主機和音響產品的傳統需求并沒有改變。不過,滿足消費者這一需求的企業正在從“單純的彩電企業”,變成盒子企業、彩電企業和音響企業的三足鼎力局面。這使得盒子、彩電和家用音響行業都必須做出嶄新的戰略調整。
從這個角度看,小米、大麥和Alta三個品牌無疑已經走在了行業前列。但是,這些先行者不會孤獨。2015年正在成為“分體式”彩電逐漸成為主流的“新元年”。分體彩電很可能在2015年下半年迎來一個高潮:可以比對的一個參照系是——2013年最后一個季度,創維、TCL、小米、華為、百度等先后推出盒子產品,從而引發了智能盒子在2014年的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