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開年的四個月,彩電行業并不開心。因為,自2013年以來,互聯網品牌彩電造成的“市場割裂”越來越嚴重。這導致了彩電行業整體性的“撥亂反正”正在發生。
巨頭策略,為主品牌讓路的子品牌
4月,素有傳統彩電業互聯網化開路先鋒之稱的酷開、KKTV、VIDAA紛紛獨立門戶。人、財、物權的獨立,意味著子品牌更大的發展空間。一時間,市場紛紛為創維、康佳、海信的新動作頻頻叫好。
海信主品牌互聯網化
但是,在筆者看來,這些傳統彩電業的子品牌獨立事件,卻并非簡單的“放飛雛鷹”。從傳統企業內部看,其深意恐更在主品牌一端。
酷開、KKTV、VIDAA子品牌設立的目的,主要是平衡線上和線下兩個市場的利益,同時為狙擊小米、樂視電視構建精準的產品線。但是,這兩個初衷目的,現在已經不復存在。
一方面,小米和樂視的成績斐然,2014年樂視150萬臺的規模穩居互聯網品牌第一寶座、小米單臺產品30萬的量,也得到了單品冠軍的殊榮。二者2015年的成績更上一層樓沒有懸念,因為畢竟品牌粉絲效應依然處于上升階段。所以,傳統彩電業子品牌狙擊互聯網新品牌的任務并未很好的完成。固然,酷開、KKTV、VIDAA的銷量也不差,但卻沒有成為“傳統彩電企業總計市場份額”的防火墻。從傳統彩電企業的整體份額看,這兩年和互聯網品牌的較量,失分大于得分。
另一方面,2014年底,線上彩電渠道已經占據整個市場2成的份額。這一數據還會在2015年快速增加。蘇寧等線下渠道也已經向O2O轉型。傳統彩電企業互聯網子品牌擔負的平衡線下線上渠道利益的價值已經不在明顯,并處于歷史性的下降通道之中。
所以,傳統彩電企業子品牌和主品牌之間,最早設定的協同效應的價值結構已經不復存在。如果二者沒有了巨大的協同價值,那么剩下的就是以利益沖突為核心的競爭了。
第一, 傳統彩電業的子品牌狙擊小米、樂視成績不利,傳統彩電企業急需“放大招”。這就是將主品牌推向互聯網概念的前臺。在智能生態應用這樣一個未來彩電產品生存框架下,彩電企業的主品牌互聯網化更是不能回避的歷史課題。兩方因素結合,導致的結果既是“傳統彩電企業主品牌要走子品牌在走的路”。這必然要求二者實現管理上的根本獨立。
第二, 子品牌陣營也不會甘愿一直做主品牌的附屬。實際上,傳統彩電企業互聯網子品牌難以阻止小米、樂視電視的強勢,很大原因在于這些子品牌必須顧忌與主品牌的區隔關系:即一些小米、樂視可以采取的策略、價值手段、甚至產品線構型,這些子品牌卻受到了束縛。捆著一只手作戰,傳統彩電子品牌固然難以戰勝沒有后顧之憂,本身又粉絲文化強勢的小米和樂視了。
第三, 電商渠道之爭和互聯網份額之爭已經不再是“邊緣”問題。2015年樂視彩電銷量會是多少呢?樂視自己的估算是350萬臺。這一數量規模對于整個彩電業已經是足以撼動品牌格局的力量。加之小米突破百萬臺、大麥拿出幾十萬臺的成績,傳統彩電業將面臨丟失一成江山的局面。同時,電商渠道的覆蓋也將上看25%的新高點。電商渠道的銷量規模將首次接近大型家電連鎖賣場,成為真正的行業主渠道之一。當互聯網新品牌和電商渠道的價值,從小到大逐步成長起來之后,傳統彩電企業對此的應對必然要從一根手指,變成兩拳兩腳全面出擊。這就會要求彩電企業主品牌走上和互聯網品牌競爭的前臺來。
因此,雖然傳統彩電業子品牌本身也具有“獨立門戶”的訴求,但是酷開、KKTV、VIDAA的獨立,更多的是為主品牌讓路。但是,主品牌互聯網化與子品牌的前期實踐必然形成競爭關系,這將形成彩電市場價值的新一重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