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樂視網收到了來自證監會的《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項目審查反饋意見通知書》。其中證監會要求樂視網進一步解釋樂視2014年年度報告的有關數據,回答近日媒體對樂視的諸多質疑報道。
上述《意見通知書》中指出,質疑主要來自六個方面:1.針對賈躍亭減持股票是否損害投資者利益的質疑;2.公司的播控平臺是否涉嫌違規,有可能隨時被監管部門叫停;3.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否在持續下降;4.樂視網2014年度報告是否違反規定,沒有披露主營業務利潤的構成情況,沒有說明營業利潤來源,隱瞞公司盈虧信息;5.公司是否存在內容版權不足的問題,公司應重點投入內容建設,而不應該把資金投向終端硬件;6.涉嫌通過“樂視粉絲群”進行非公開信息的傳播。
樂視隨后在7月21日的公告對該《意見通知書》進行了回復,并在回復中首次承認:“2014年營業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樂視TV超級電視銷量大規模增長,這導致樂視網運營超級電視產品的子公司樂視致新(天津)虧損較大,使得少數股東損益大幅下降。”
公告還指出,“公司經營為典型的互聯網模式,用戶為整個業務的核心:依靠整體性的投入(主要包括硬件生產、影視劇版權、人員、網絡帶寬、服務器等)打造統一的資源基礎,通過提供優質的服務搶占用戶入口,從而在大規模用戶基礎上,利用多項業務實現收入。”
因此,“在智能終端‘超級電視’推出市場初期,公司通過戰略性虧損的銷售策略,快速獲取用戶,增加市場占有率,而未來盈利增長點主要包括年費、Letv store、廣告及其他增值業務,當前階段并不依賴智能終端產品的銷售產生利潤,更多是擴大用戶規模,搶占市場份額。”
據界面新聞記者從電視行業人士了解到,樂視超級電視采用接近成本和低毛利潤的方式銷售電視,以期在短期換取用戶和市場占有率。該年樂視致新的營業收入高達41.07億元的情況,營業虧損5.03億元。
此外,在樂視網的合并報表中指出,樂視網2014年歸屬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約為3.64億元,但樂視網凈利潤僅為1.29億元,這表示少數股東損益達到了2.35億元,而其中1.87億元來自樂視致新。
對于第四個問題,來自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研究員劉姝威在今年6月的報告中指出,樂視出現營業利潤下降,普通股股東凈利潤卻增長的原因,很有可能是樂視網通過讓少數股東損益虧損等方式,使得歸屬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飆升。
樂視網在2014年的年度報告中指出,該年年收入達到68億元,但是營業利潤卻低于5000萬元,同比下滑近80%。但讓人疑惑的是,樂視網歸屬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凈利潤卻逆勢增長為3.6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2.75%。
這至少提出了一種可能,那就是少數股東損益的原因,大部分來自于上市公司和子公司、子公司和子公司之間,相互出售資產的情況。子公司低價虧損向母公司銷售產品,在財務報表中并不計算為虧損,而屬于內部交易。這樣一來可以保證母公司的持股比例,又增加了子公司的凈收入,但虧損總額依舊存在,這就被分攤到少數股東身上來。
因此,證監會的反饋意見還指出,需要樂視網披露主營業務構成,營業利潤來源,這樣能夠判斷樂視的真實盈利情況,并甄別是否存在內部交易。上市公司按一定標準來詳細披露利潤構成和業務收入,本身也是證監會的基本規定。
但樂視網此前在年報中表示,“除終端業務的硬件生產成本與硬件銷售收入、電視劇及衍生成本與影視劇發行收入的匹配關系較為明確外,公司其他各項成本與各項業務并無明顯匹配關系。”以主營成本無法分攤到各個業務為由,而并未披露利潤構成等有關信息。
自樂視推出超級電視以來,以類似小米公司的運作手法,希望通過低毛利、虧損性的重資市場推廣,以在短期內贏取用戶,換得穩定的市場份額,最終以銷售樂視網的互聯網服務來獲得利潤。
然而,根據中怡康、奧維咨詢公等第三方數據公司顯示,樂視在去年僅銷售了170萬臺電視。此外,樂視遲遲未公開這些電視用戶的續費情況,這導致人們無法判斷樂視網視頻服務的盈利能力。
和未上市的小米不同,樂視需要定期向投資人披露當前的運營、盈利情況,以換得更高的股價更多的資金來幫助自己進一步構建不能馬上盈利的“樂視生態”。但這個時間到底要多久,或許只有賈躍亭自己知道。
盡管樂視一直在對外造夢,以一路飆漲的股價來換取市場信心,但接二連三的質疑,以及接下來推出的需要進一步耗費重大資金的新硬件產品樂視手機,都讓市場對樂視網的耐心逐步減弱。何時能夠真正實現盈利?樂視網所倡導的生態價值是否真正存在?都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