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小間距LED屏市場繼續保持較高的成長速度,但是市場分化卻也在發生。即超過8成的增量市場被行業前5名瓜分。高速發展的小間距LED行業并沒有實現“所有品牌的利益均沾”。在市場集中化趨勢下,二線小間距LED屏企業如何發展已經成為2018年必須要解決的命題。
2014-2016年的小間距LED市場,更多的呈現的是“均衡發展格局”。即市場三四線品牌都能從行業發展中廣泛獲益。市場翻番性的增長,并沒有顯著改變既有行業從業者之間的“力量對比”。
但是,2017年,小間距LED市場呈現出高度集中化特征。從行業上市公司看,30億級別以上、20億級別、10億級別和5億級別的銷售額分層結構已經形成。行業前5名的市場占比顯著提高,瓜分了6成市場份額。且2017年的行業增量基本屬于前幾名。5-10名的典型第二梯隊部分品牌甚至出現負增長。
在這種情況下,業內認為2018年的市場將是二線品牌實現徹底分化的關鍵時期:與上游廠商的關系、下游渠道布局和產品技術更迭策略將是重要的三個競爭層次。
首先,上游廠商關系的緊密度,與其采購規模成正比。這個規律非常簡單。如果二線品牌不能逆轉自身在行業市場份額結構中的落后地位,就意味著其產業鏈掌控力會出現根本性的變化。其次,近年來行業巨頭的份額集中,多與行業并購,特別是渠道和應用層級的并購關聯。某種意義上,打通渠道資源的優勢,即是行業份額的優勢。第三,在技術路線上,二線品牌的單純跟隨性策略已經宣告失敗。越是二線的品牌越應該在技術路線上有自己的技術突破和優勢。即需要打破一線巨頭的技術和產品價值定義權,改善自己的品牌產品形象。這方面LED行業恰提供了COB、MINI-led這樣的機遇。
從以上分析看,2018年是行業二線品牌急需有所作為的一年,也是市場能夠提供“作為空間”的一年。
對于所謂的作為空間則主要是指:COB、MINI-led這樣的新技術;行業廣泛存在的眾多中小型的品牌和可并購渠道(包括LED顯示和照明兩大市場);行業還處于絕對增量高速增加的機遇期之內。在這三個歷史性條件的支撐下,雖然小間距LED行業在上演市場集中化大戲,但是二線品牌還有機會“做最后的翻身戰”。
所以,2018年很可能是二線品牌進一步分化的一年:市場戰略積極、策略成功的品牌,有可能實現實力榜單上的晉級。相反的品牌,則可能進一步沉淪,甚至被淘汰。發生以上兩種可能性變化的品牌陣營包涵數家上市公司。這使得2018年二線小間距LED品牌如何作為,也值得資本市場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