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商顯市場,無疑技術進步是巨大的。包括液晶、投影、LED屏等都有不錯的技術進步和產品創新。但是,2018年的市場競爭卻進一步“遠離”技術中心。商顯行業廣泛依賴技術力量加持的時代一去不返。
技術性的產品競爭,還是服務型的產品競爭?這種截然不同的市場規律,正在商顯行業加速轉換。產生該變化的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第一是“技術擴散”。例如,超窄邊拼接液晶單元的面板,最早由三星供應,后來LG也加入戰團,現在幾乎主流液晶面板企業都有參與其中。再例如,小間距LED顯示技術,P1.0毫米級別的產品,從三年前只有一兩家企業量產,到現在主流企業全部突破技術瓶頸;甚至四五線的品牌也能生產P1.2間距的顯示屏。
產業技術日趨成熟,更多的企業掌握尖端顯示設備制造技術。而商顯產品的性能要求,最苛刻的也不過7*24小時連續運行,終身壽命零耗材這類“二十年前就已經在強調”的特性——顯示自身需求的增長,遠遠不及技術進步的速度,這使得幾乎所有的企業都能提供不錯的產品供給,即便是第一流的產品也可以找到很多品牌供應:技術領先不再能成為品牌的差異化標簽和競爭力,而是只是基本的入門門檻——大多數商顯品牌都是高科技企業,所有商顯產品都是高科技的結晶。
第二,需求的核心日益從顯示自身,向如何顯示、顯示什么轉變。比如,會議平板往往具有交互功能、內置安卓智能平臺,能夠通過安裝APP實現復雜的功能擴展。再例如,超市零售業的數字告示標牌應用,核心成本、核心價值都體現在“日常內容的更新和維護上”——缺乏內容維護的標牌,很快就會被放棄。
顯示不過是信息載體、是信息溝通的窗口:客戶需要的是一個綜合、完善的信息解決方案,而不是一臺顯示器。這一背景下,更多的商顯產品不是通過“顯示品牌”銷售出去,而是通過“工程集成服務者”,例如安防企業、數字告示企業、智慧校園企業在“銷售”。——即,顯示只是整體功能和價值的一個“部件”。這改變了采購者的關注焦點。
誠然,商顯作為一個獨立產品和行業是會永續存在的。但是,這不妨礙商顯產品的流通過程服務化、也不妨礙市場和用戶對其競爭價值的重新評估。業內專家指出,未來的商顯產品也許就如同建筑中的鋼筋,雖然不可缺少,但是買房者卻并不關心多少——商顯的未來屬于一個個細分的場景化的應用系統,只有系統之中的顯示才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