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評價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關切與焦點問題,是促進課堂教學立德樹人的內在動力與實踐尺度,也是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的重要內容與關鍵環節。科學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評價則不僅可以深層次促進課堂教學立德樹人的有效落實,也將直接影響教育評價整體改革的進程與成效。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重點任務——“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這“四個評價”也為科學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評價確立了總基調。
1課堂教學評價應對育人質量進行價值性判斷
課堂教學是最基本的教育實踐活動,是以課程內容為中介的教師“教”與學生“學”交互作用的動態文化統一體。在這個動態文化統一體中,必然蘊含課程內容的真善美對學生生命的激發與浸潤,蘊含教師高尚的道德或良知對學生生命的啟迪與感召,也蘊含學生主體發展動能自覺而完滿的釋放與張揚。 毫無疑問,育人是課堂教學的應有之義。從這個意義上說,課堂教學評價應對課堂教學的育人質量做出總體價值性判斷。這里的育人質量即指課堂教學在促進每個學生在生命發展意義上的主動發展、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等方面的成效和水平。與此同時,課堂教學的育人質量必須依托課程的育人功能、教師的育人功能以及學生的主體發展動能這三個要素的相互協調作用得以實現。因此,評價課堂教學的育人質量應涉及三個方面:學生主體發展的核心指標、學生主體發展的成效和水平、影響學生主體發展的相關要素的育人功能與成效。因此,對課堂教學不應進行單一的、顯在的、靜態的、孤立的評價,而應進行整體性、發展性、動態性和綜合性評價。
2 “四個評價”是彼此呼應、相互促進的統一體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要將立德樹人融入并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而“唯分數”和“唯升學”的傾向不僅不能全面完整地體現立德樹人的要求,相反會成為落實立德樹人的制約和消解因素。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文化統一體。其中,關乎學生生命發展的內涵指標是多方面的,既有知識技能的達成,也有能力素養的培育,更有道德素養的養成,而每一個指標的實現都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積累的過程。作為影響學生主體發展成效和水平的相關要素——教師高尚的道德良知對學生生命的啟迪與感召,課程內容的真善美對學生生命的激發與浸潤,它們的育人功能與成效既是點點滴滴和時時刻刻的,也是潛移默化和意味深長的。 學生生命發展內涵指標的達成究竟如何,學生自身發展的狀態和變化幅度究竟如何,課堂教學各要素對于促進學生發展所發揮的作用和所蘊含的潛在功能究竟如何,這些都需要進行科學評價。 對于課堂教學來說,“改進結果評價”旨在破除課堂教學“唯分數”和“唯升學”的單一性評價,從而彰顯對課堂教學育人質量的整體性評價,也就是突出對立德樹人目標、內容、方法、過程與結果的整體性評價,無疑,它是科學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評價的價值導向。“強化過程評價”即是突出對課堂教學育人功能的動態性評價,是科學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在訴求。“探索增值評價”即是謀求對課堂教學育人成效的發展性評價,是科學有效開展課堂教學評價的切實舉措。“健全綜合評價”即是完善對課堂教學育人指標的多元性評價,是科學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評價的目標追求。 改進結果評價是科學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評價的價值導向,因此,改進結果評價就成為課堂教學實現過程評價、增值評價和綜合評價的必要前提。如果不改進結果評價,不僅會直接導致課堂教學評價的內涵缺欠與本質失真,也必將使過程評價、增值評價和綜合評價等更為科學的評價內容和評價機制在課堂教學評價中變得沒有實際意義。反之,強化過程評價是改進結果評價的內在需求,探索增值評價是改進結果評價的有效機制,健全綜合評價是改進結果評價的必要保障。從這個意義上說,課堂教學的“四個評價”是一個彼此呼應、相互補充和相互促進的統一體。
3 基于“四個評價”確定課堂教學評價核心指標 以“四個評價”之于課堂教學評價的屬性功能為總基調,科學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評價,應突出育人性、整體性、生成性、發展性和綜合性。由此,課堂教學評價的核心指標就應是課程育人功能、教師育人功能和學生主體發展動能這三個基本要素的體現與達成。 從課程育人功能的體現與達成看,應包括:
課程內容是否蘊含豐厚的學科核心素養,是否有機融入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等育人元素,是否充分體現與學科內部的邏輯關聯及與現實世界和其他學科之間的有機聯系,是否有助架構符合學科邏輯和學生認知邏輯的問題結構,問題的展開是否富有層次性和挑戰性,等等。
從教師育人功能的體現與達成看,應包括:
教師是否牢固樹立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的育人觀念;是否啟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成績觀、成長觀和成才觀;能否真心善待每一個學生,盡心關愛弱勢學生;能否精準把握每個學生的特點,精心鼓勵引導學生揚長補短;能否始終以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潔的行為志趣啟迪感染示范學生;能否對所教學科充滿由衷的熱愛;能否勇于承認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失誤或錯誤;能否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或者激發全體學生的思維;能否啟發引導學生應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能否為學生提供充分思考或深入探究問題的機會;能否充分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否積極鼓勵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否讓學生敢于在問題解決過程中不怕犯錯誤;能否讓學生善于對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深層次探究;能否讓學生勇于發現、提出問題和大膽質疑等。
從學生主體發展動能的體現與達成看,應包括:
學生是否精神飽滿,全神貫注;是否勤于思考,善于探究;是否充滿好奇,勇于創新;是否勤奮刻苦,樂觀自信;是否謙誠和善,樂于合作等。具體體現在:學生是否饒有興致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是否認真傾聽教師提出的問題、同學對問題的回答以及教師的啟發與講解;能否勇于在問題解決的困境中掙扎,不斷嘗試破解問題,善于追問反思和批判質疑;是否對所學內容和問題解決保有濃厚興趣;能否從更高更深更廣的層面思考問題;能否發現并提出新的問題和觀點,能否靈活應用學過的知識解決新問題;能否一絲不茍對待學習,毫不厭倦,孜孜以求;能否在學習落后時信心十足,毫不氣餒,努力進取;能否為自己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取得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就而歡欣鼓舞;能否由衷愛戴、感激或者敬佩老師;能否主動熱心幫助他人;能否由衷感謝他人的幫助;能否由衷贊賞他人的成就;能否坦誠表達自己的觀點,真誠吸納他人的觀點;等等。
以“四個評價”為基調切實深化開展課堂教學評價改革,這就意味著:絕對不能再把對學生的知識準確率與技能熟練度的評價作為課堂教學的唯一指標。以“分數”和“升學”作為課堂教學評價指揮棒的做法必須堅決地扭轉過來。(文章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