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媒體報道,三星正在考慮“縮減QD-OLED面板的‘構造結構層’,已實現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這對于剛剛宣布量產不到6個月的QD-OLED技術而言,實在是一個“好的不能再好”的消息。
大屏君認為,如果三星的消息“全部屬實”,這或將也是全球顯示產業大尺寸OLED線建設的“集結號”。例如,京東方、維信諾近期亦放出將建設8.5/8.6代OLED線的消息。
三星QD-OLED的最新進展說明啥?
大屏君注意到,三星QD-OLED的最新進展包括兩重信息:第一是,三星內部公告稱QD-OLED面板良率達到75%,并強調將很快實現90%以上的良率。75%良率普遍被認為是顯示面板線的“成本”轉折點。突破這一良率,意味著三星QD-OLED的“錢”途已經明朗。如果這一良率還能很快上升到90%以上,那將是非常好的“技術性消息”。
第二是,QD-OLED的結構包括“TFT用玻璃基板-TFT-陽極(Anode)-發光層-透明陰極(Cathode)-藍色OLED封裝-濾光片-QD色彩轉換層封裝-QD色彩轉換層-QD色彩轉換層用玻璃基板”等“過于復雜”的多層構建。三星準備將“QD色彩轉換層用玻璃基板”去掉,將QD轉換層與OLED封裝層“整合起來”,以降低產品成本。
對此,大屏君的評價是:如果沒有過硬的良率支撐,三星就不會去想“如何節約成本”、“如何省掉一層玻璃基板”——實際上,QD轉換層位于單獨的玻璃基板上,相當于完整OLED面板上外掛一層QD層的結構,對于良率提升有很大幫助:
三星QD-OLED的QD轉換層采用噴墨打印技術制備——這也是8.5代線大尺寸玻璃基板上第一次大規模應用噴墨印刷工藝生產顯示用高精細薄膜——顯然這一新工藝的良率對QD-OLED的整體良率影響巨大。而獨立采用一層玻璃基板印刷QD層,能夠獨立制備這一層,并獨立檢測產品缺陷。這使得QD印刷工藝的良率與QD-OLED整體良率是“加法關系”。
如果三星考慮直接將QD層制備在OLED封裝層上,則直接導致在一層玻璃基板上,堆疊更多的功能層。其對良率的考驗將顯著增加——這種整合集成措施,會導致印刷QD層良率和QD-OLED整體良率變成“乘法關系”。
如果大屏君的理解沒有問題,QD-OLED的未來結構將是“TFT用玻璃基板-TFT-陽極(Anode)-發光層-透明陰極(Cathode)-藍色OLED封裝/QD轉換層-濾光片”。其整體結構層的復雜度將基本和LG的W-OLED,中小尺寸的RGB-OLED產品大差不差。這會極其有利該產品的成本競爭力提升。亦充分說明三星在QD-OLED上的一系列新工藝、新理念的“可靠性”。
三星8.5代線QD-OLED技術快速迭代,將改變啥?
通過對三星QD-OLED線最新信息的觀察,大屏君認為至少有三個關鍵點需要行業廣泛關注,深入研究:
第一, QD-OLED的高良率說明藍光OLED材料8.5代玻璃基板蒸鍍技術成熟可靠。這實際上是告訴顯示行業,大尺寸玻璃基板上的OLED蒸鍍工藝已經“今非昔比”。OLED顯示已經具有了向“更大尺寸玻璃基板”進軍的裝備與工藝基礎。即三星A5這樣的預期RGB-OLED的8.5代線,是具有較高的技術可行性的。這對于行業企業,在IT等中大尺寸顯示產業的未來面板需求競爭中,如何保持產業領先性,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第二, 大屏君必須指出,QD-OLED的重大技術創新,還包括8.5代玻璃基板上紅色和綠色QD材料的噴墨印刷工藝。QD-OLED目前的良率和改進計劃,幾乎已經證實了“大尺寸玻璃基板QD材料,噴墨印刷工藝與設備的可靠性”。這對于未來印刷顯示產業的發展,包括OLED印刷和QD印刷顯示,具有較強的技術指導意義。
第三, 目前三星QD-OLED的產能預期是,2022年良品率為70%,QD-OLED面板產量預計相當于于88萬臺電視+44萬臺顯示器;若面板良品率達到80%,則相當于108萬臺電視+52萬臺顯示器用面板!獙Γ瑳]錯!三星QD-OLED一開始就不只是“TV”,而是包括了“顯示器”:34英寸顯示器產品也是QD-OLED的目標市場。即大尺寸玻璃基板的OLED顯示,不僅是RGB-OLED會面向IT類應用,QD-OLED也可以。
這三點結合在一起,大屏君覺得OLED與IT/TV的“更匹配”時代或許正在“進入上游產能建設的加速期”。固然,短期市場看,甚至未來10年,大多數IT和TV產品還是會以LCD液晶顯示為主;但真正能代表高端和下一代的技術已經“換人”。這方面也許終端企業還不需要“捉急”,但是上游面板廠商必須要“未雨綢繆”!
2021年,國內顯示面板產業產出占全球的4成。這是一個極高的比例。也是一個超越了韓國同行的比例。但是,大屏君認為,至少“數量超越”并不能讓我們有“歇歇腳”的想法:在下一代顯示,特別是大尺寸OLED面板的競爭上,本土面板業需要“真正開始布局了”。特別是,三星QD-OLED技術的迭代速度驚人的背景下,大尺寸OLED面板的產線布局,更將宜早不宜晚。
逆勢行情之下,顯示產業更要重“創新”
與三星QD-OLED面板技術進展驚人對應的另一個消息是,2022年彩電終端市場“景況”不好:大屏君注意到,有媒體報道,三星電子大幅下調面板廠3月及4月訂單總量高達250萬片,樂金電子LG也下調了第二季度液晶面板采購量約70萬片。
無論訂單壓縮的理由是什么,最后的影響都是“面板業再次進入產能過剩周期”:進一步的降價已經不能驅動需求端擴張,剩下的多數措施都需要圍繞“產能優化進行”:第一是通過推出更多大尺寸產品,在相同終端規模下,消耗更多產能面積;第二則是直接降低面板線的開工率。后者顯然顯著影響面板企業的盈利能力,甚至會帶來階段性虧損。
當然,大屏君亦觀察到“具有先進技術光環”的產品不會“限產”!例如,OLED面板線就在其中——即,因為OLED面板總體產能不足,所以終端市場的整體需求萎縮不會對其產生“產業鏈壓力”。雖然LCD產品價格低廉,對應了絕大部分市場需求,但是也極容易受到需求端萎縮的壓制。這導致,越是OLED產能占比高的面板企業,越是會在“面板業逆周期”時“好混”。例如,三星隨著A4線二期的建設,即將具有超過每月18萬片玻璃基板投放量的5.5/6代線OLED產能,其在手機、IT類新興顯示需求中的盈利與競爭能力也就更有保障。
因此,大屏君認為“接下來的面板業逆周期”,將進一步有利于頭部企業“搶占新技術產能制高點”的作戰。主觀上,推動下一代產品,有助于在“整體逆勢中,自己卻順風順水”;客觀上,OLED技術的成熟度已經達到一個可以容許更多更高世代線建設的水平,具有了在更廣闊的應用空間去挑戰液晶產品地位的“基礎”。——某種意義上,今天已經是所有面板企業都需要,結束LCD擴張,進而進入次世代技術時代的歷史性轉折時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