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市場火爆一方面緣于價格比拼,另一方面,市場主流尺寸越來越大也帶動了整體價格全面攀升,從81厘米(32英寸)主導市場到94厘米(37英寸)和101厘米(40英寸)唱主角,說明消費者購買主力正在發生變化。
“大豐收”,這是國美電器總經理王嘉森對市場的概括。據介紹,“五一”期間,國美電器彩電銷售總額整體占比是35%。“今年平板電視市場出現跳躍式增長,特別是大屏幕電視銷售比例明顯增加,原來預測94厘米(37英寸)液晶電視會成為主力,但實際上101厘米(40英寸)以上大尺寸電視已提前進入狀態。”王嘉森分析說,這與上游面板制造企業產業升級關系很大,隨著第七代液晶屏生產線投入使用,101厘米(40英寸)液晶面板成本下降,所以三星、索尼等品牌才出現跨過81厘米(32英寸),直接生產101厘米(40英寸)、116厘米(46英寸)產品現象。
蘇寧電器總經理姜忠民認為,平板電視火爆主要原因是價格因素,無論是國產品牌還是洋品牌,在這個黃金周都使出渾身解數,某國產品牌32英寸液晶電視價格竟跌破6000元大關。姜忠民解釋,“市場的上佳表現是消費者、生產廠家、連鎖渠道整體需求的集中體現,尤其是消費需求在黃金周期間得到了充分釋放。”
天津海信總經理彭東海告訴記者,海信平板電視銷售額比元旦期間增長了80%,特別是新品占到整體銷售的40%,說明消費者在選購平板電視過程中更注重性價比。來自天津創維的統計顯示,“五一”前三天創維銷量同比提升近三倍多,而“世界杯”概念對平板電視銷售起了很大推動作用。
平板電視銷售“爆棚”不能回避價格的刺激作用。據介紹,黃金周前三天,以海信、長虹為代表的“激進派”就下調了81厘米(32英寸)液晶電視價格。王嘉森透露,除上游品牌“跳水”外,國美還從海信總部調集了一定數量的特價產品沖擊市場。按照國美電器的統計,今年“五一”液晶電視市場平均價格較節前下降近1000元。
今年元旦期間開始發力的洋品牌也表現突出。三星、飛利浦、日立等品牌紛紛進行策略性降價。三星拿出81厘米(32英寸)、101厘米(40英寸)兩款型號沖擊市場,其中81厘米(32英寸)產品價格下降到7999元,基本上拉平了與國產品牌的價格差距。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三星在國美系統內單天銷量就達到100臺。
由于價格變化,促進了銷量增加,斷貨現象開始出現。據介紹,這種缺貨現象比較普遍,一定程度上說明廠家對市場仍然估計不足。姜忠民分析,斷貨還是緣于上游工廠,由于大多數工廠在黃金周前兩天就已不再接受定貨,繼續開工也要等黃金周后,所以斷貨現象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透過平板電視黃金周的表現,業內人士預測了未來市場幾大變化:“今年黃金周是國產品牌和洋品牌市場表現的分水嶺。”王嘉森認為,“以往天津市場中國產品牌占六成份額,但今年卻平分天下,特別是國美體系內洋品牌更占優勢。”洋品牌對于國產品牌的沖擊引起了業內警惕,彭東海說,天津市場這種變化還不特別明顯,但在上海、北京,洋品牌市場份額已經開始上升,相信這種變化也會隨即在天津出現,這不能不引起國內同行關注。
連鎖渠道之間競爭也開始升級。國美明顯增加了與洋品牌之間的合作,通過黃金周國美在洋品牌上投入的力度,表明國美電器差異化經營的新動向。而姜忠民告訴記者,彩電作為一棵常青樹,對于賣場貢獻的份額有目共睹,在空調市場還未全面啟動、冰箱洗衣機銷售旺季還未到來、小家電市場份額還不能成為主力的前提下,平板電視對于賣場擴大市場占有率具有戰略意義,無論傾向于哪個陣營,都表明賣場在彩電產品上力度不減。
另外,由于市場過度釋放,黃金周后彩電市場價格將不會在短期內有變化。但是,受“世界杯”影響,往年六月份出現的市場淡季,今年可能不再出現。目前,創維、康佳、海信、長虹等品牌都已拿出“世界杯”主題電視新品,準備在未來半個月后再度博弈,屆時彩電市場仍是家電市場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