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我國彩電能效標準正式實施。根據此前的一項報告,預計在彩電能效標準實施后的10年,全國可累計節電377.2億千瓦小時,節約電費200億元人民幣,減少碳排放981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15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00萬噸,減少可吸入顆粒排放94萬噸。降低彩電待機能耗,10年可節電21.6億度,節約照明電費11.5億元人民幣,減少碳排放56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0.86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1.4萬噸,減少可吸入顆粒物排放5.4萬噸。
由能源基金會中國可持續能源項目支持、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陳海紅等研究人員完成的《中國彩色電視機國家能效標準技術支持報告》中預測了這一變化。
近年來,彩電已成為我國居民家庭耐用消費品增長的主流。由于消費者普遍青睞大屏幕、多功能產品,造成產品單機耗電功率增大;豐富的電視節目導致開機時間增加,大量彩電具有待機功能,導致待機耗電量比重增大。這些情況都成為耗電量可觀且逐年增加的原因。2005年,我國有31個省市出現了缺電、拉閘限電現象,能源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增長的瓶頸。
據了解,許多國家從20世紀70年代末就開始制定、實施家用電器和照明產品能效標準,并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我國也于1989年制定并頒布了國家強制性能效標準《彩色及黑白電視廣播接收機電耗限定值及測試方法》,但近年來由于大屏幕、數字彩電的發展,電視機功能多樣化以及國際節能組織對待機能耗的關注,原有標準已不能滿足實際需要,需對原有標準進行修訂。
該報告提出,有關電視機的能效標準或技術條件主要有兩種,一是電視機工作功耗,只適用于CRT(陰極射線管)彩電;一是電視機待機能耗,適用于所有彩電。
報告認為,彩電能效標準的實施對實施節能認證、淘汰高耗能產品、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和彩電產品能效提高、增強我國彩電產品國際競爭力、加強政府節能管理的宏觀調控等方面都能發揮重要作用。從目前北美、歐洲、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日本、韓國等諸多國家和地區能效標準或能效標志、節能認證的實施來看,能效標準的有效實施推動了用能產品節能技術的進步,對不斷提高能效水平、減緩環境污染、降低消費者使用成本發揮了重要作用,并成為許多國家能源政策的基石。
然而,報告也進一步指出,彩電降耗并未像空調、冰箱一樣引起消費者的足夠重視,且長期以來在彩電設計中也缺乏對降低能耗的關注。根據相關調查,自彩電能效標準正式實施以來,彩電節能并未成為商家的宣傳重點,也未引起消費者的重視。
對此,報告建議,應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工作引起社會有關部門的重視,引導消費者正確選擇節能彩電。相關部門也要加強能效標準的實施與監督,盡快出臺強制性的高耗能產品淘汰制度及其他相應的能效標準的監督措施,使違反能效限定值的產品不能在市場上流通和交易,保護生產商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障能效標準的實施效果。
由于節能產品的科技含量高,企業開發和生產節能產品需要增加一定的投入,尤其是彩電行業經過幾年的惡性競爭,企業的盈利水平普遍下降。而我國消費者購買能力差異很大,產品價格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銷售量,因此報告建議說,國家應制定和頒布相應的鼓勵政策,諸如稅收、低息貸款、加速折舊等,調動企業開發和生產節能產品以及申請節能產品認證的積極性,降低節能成本,擴大節能產品的市場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