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乎近萬億元市場容量的我國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最終選定清華、上海交大(下稱“交大”)方案的融合方案。確切消息表明,該方案將于本月底出臺。
《第一財經日報》近日獨家獲悉,即將出臺的融合方案吸取了交大方案(ADTB-T)和清華方案(DMB-T)的技術優勢,在帶寬、傳輸碼率、定時時鐘、系統信息和幀結構等大多數格式上完全一致。
而融合方案的核心在“幀體數據處理”的參數制定上。在這個代表著調制方案的參數中,有互為選項的兩個參數,即單載波C=1(交大方案)或多載波C=3780(清華方案)。未來開展廣播業務時,將由各地電視臺根據自身業務的特點自主選擇其中一種方案。
此前有媒體援引中廣協會數字新媒體委員會人士的說法,連續報道“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花落清華”、“清華方案占95%”,引起了清華系數字電視板塊的G同方(600100.SH)和飛樂音響(600651.SH)股價異常波動。
對此,參與融合方案整體制定的一位專家對本報記者稱:“一旦選擇了某個方案,那這個方案就是100%的方案,不存在以哪家為主的情況。”
據了解,本月11日之前,作為制定我國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專門機構的特別工作組,已經提出了上述標準的內部征求意見稿,基本確定了方案的大體框架。其中,在2005年3月誕生、5月通過性能摸底的融合方案,成為框架的主要內容。
“我們參與研發的11所高校曾經在去年簽署過一個協議,內容就是以清華和交大的兩個方案為基礎,大家集思廣益來完善這個融合方案,最后的成果大家共享。”一位參與簽署協議的人士告訴本報。而這個方案一旦公布,很可能將成立一個名為國家數字電視工程中心的機構,將這項標準的專利注入其中,并通過這個股份制公司來運作專利,平衡各參與單位之間的權益。
在標準起草階段之前,還經歷了前期技術攻關階段、征集研發評測階段和聯合研發階段。正是在1996年開始到2005年末的這三個階段里,該標準經歷了由交大等多家項目單位參與的HDTV總體組階段,到清華和交大兩個方案并行階段,再到融合方案的最終確立。
目前,交大方案的運作實體上海高清數字科技產業有限公司已經在全國范圍內選擇了上海崇明等四個點試運營“神舟家家通”業務,力求加強對偏遠地區的覆蓋。而清華旗下的深圳力合數字電視有限公司,則將主要精力放在發展手機電視業務方面。
在兩個方案的內部評價書上,交大的單載波技術在大范圍固定覆蓋上得到一致認可,而清華的多載波技術在移動能力上更有特色。
7月15日,某媒體援引廣電總局旗下的中廣協會數字新媒體委員會人士的說法,稱清華大學的DMB-T標準被確定為唯一的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
在之后的各類證券評點中,清華系數字電視板塊的G同方和飛樂音響受到股評家的追捧,一度雙雙被譽為“數字電視標準龍頭股”。而同屬清華系的另一只股票力合股份(000532.SZ),從6月21日起進行股改,停止交易。
飛樂音響曾在去年9月29日公告稱,以22868萬元溢價受讓深圳力合數字電視有限公司總計90%的股權。同時,深圳清華力合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等屬清華力合系的三家公司出資25740萬元,受讓了飛樂音響的第一大股東上海儀電控股集團12.97%的股份。交叉換股之后,飛樂音響正式納入清華系。
7月17日(周一),G同方和飛樂音響雙雙跳高開盤,隨即漲停。
7月18日,本報C1版刊發報道《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仍為融合方案》。當日,G同方和飛樂音響漲勢趨緩。
7月19日,中廣協會數字新媒體委員會在其網站上掛出聲明,稱從未就數字電視地面標準問題接受過任何媒體采訪。國家廣電總局、中國工程院、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有關人士也否認清華方案單獨勝出的說法。當日,G同方和飛樂音響股價下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