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
深圳市民張先生在2004年初花5.8萬元買了一臺42英寸索尼等離子電視機,2005年中,媒體盒出現問題,無法成像。而換個媒體盒就要8000元,一番討價還價后,最后花了3500元才算修好。
案例三:
深圳的陳女士去年4月購買的一臺等離子彩電,使用未滿5個月即出現故障,維修之后不到一年屏幕又出了問題。售后服務部門答復稱,整機保修期已過,而維修費用要1.7萬元,比新機的市場價格還高。
專家說法
廣州市家電維修協會會長姚文禎:
物有所值貴也正常
姚文禎認同“平板電視維修費應當貴”的觀點:維修費用與機器的自身價值成正比,也與維修服務商的檔次成正比。“平板電視本身價值就高,除了零部件,維修費用當然也很貴。”
不過姚文禎承認,隨著平板顯示技術的成熟和產量的增大,維修價格應當會降下來的。他同時表示,“希望在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同時,也要維持服務商和維修人員的合法經濟效益。在反對亂收費的同時,也不提倡壓價的不良競爭。”
姚文禎介紹,由于維修平板電視的技術含量高,廣州家電維修協會專門為平板電視的維修服務制定了指導價格,諸如29英寸液晶電視收費在200-300元,34英寸液晶電視250-400元,42英寸液晶電視500-700元,等離子電視500-1100元之間,并且規定只允許特級店與一級店有資格維修平板電視。“除了打雷和用戶自行修理或讓非其協會的維修點修理后導致的損壞價格會上浮外,一般的維修費用都低于指導價格。”
廣東省消協消費指導部主任江列華:
購買時應要求注明“三包”
江列華則向記者表示,由于平板電視技術尚不成熟,消費者購買液晶、等離子和背投彩電等平板高端彩電應注意明確“三包”期限,務必向銷售者或生產廠家詳細了解產品“三包”的具體情況,包括:整機“三包”期限,主要部件“三包”期限,主要部件的具體清單等等。然后根據“三包”情況慎重考慮是否購買。
據悉,早在去年3月,廣東省消協就曾發出“一號消費警示”,提醒消費者購買高端彩電應明確“三包”期限。
江列華再次提醒,如果消費者確定購買,就要讓經營者把對“三包”服務的承諾在“三包”憑證或發票上以文字形式明確標注,以便在發生糾紛時明確責任賠付。
江列華同時也寄望政府相關部門盡快修訂、調整或出臺相關法規,明確規定液晶彩電、等離子彩電和背投彩電等高端彩電的整機及主要部件的“三包”期限,讓消費者買得明白,用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