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一級市場難被認可
從年初CES亮相,到今年7月青博會上的高調亮相,再到8月借力中國跳水隊高調推出其高清C3000C系列液晶電視,東芝今年在液晶電視方面下足了工夫,本想在液晶電視市場有更好表現,但無奈三星和索尼過于強大,東芝在液晶電視市場過得并不舒心,其“上不去,下不來”的現狀并沒有得到緩解。
中怡康統計顯示,今年1-10月,東芝液晶電視零售量份額為6.16%,零售額的份額為7.44%。表面上看這一數據對東芝來說可能還算過得去,位列三星、索尼之后,排名外資品牌第三。
不過我們對比一下年初和10月份的數據就可以發現問題,今年年初,東芝液晶電視零售量份額為5.42%,10月份零售量份額為7.01%,雖然增加了1.6個百分點,但由于10月是外資品牌集體降價的時期,拋開這一因素帶來的市場份額非常態增長外,東芝并沒有表現出增長搶眼的地方。
這點在零售額上體現最為明顯,1月份東芝液晶電視零售額份額為7.41%,而到了今年10月份,其零售額份額僅為7.92%,很明顯,忙活了半天,雖然不敢就此斷定東芝利潤不高,但可以肯定的是東芝在中國液晶電視市場的地位并沒有得到上升。
所以當筆者問及很多專家東芝的競爭力到底在哪時,很多人都很難表述,只是將東芝最大優勢歸結于其在二三級市場的渠道優勢,這也是東芝唯一有資本和三星、索尼對比的地方。
不過正是由于東芝先前把很多精力放在了二三級市場,所以雖然東芝液晶電視今年在一級市場下足工夫,并開展城市間的巡展,但不見增長的零售量和零售額說明東芝在一級市場的效果并不明顯。
總體而言,東芝今年的表現和以往并沒有太大的區別,成績得以維護完全基于原有的渠道優勢,一級市場仍是其蹩腳之處,目前在一級市場,三星、索尼等外資品牌已經將渠道優勢發揮到極致,長期活躍于二三級市場的東芝在品牌影響力方面已經大不如前。雖然在定價方面,東芝有意避開索尼和三星,平均售價要比他們低1000元到2000元,但這種定價并沒有給其帶來市場份額的增長。
所以對東芝來講,明年需要做的是打破固有的渠道思維,去尋求多種途徑和國美、蘇寧、大中等這些優勢明顯渠道商進行有價值的談判,而不是簡單重復原有的代理商模式,這樣才有機會在一級市場生根發芽。正如某位分析師的話說,從東芝擁有二十年電視生產經驗并擁有大批忠實消費群的角度來考慮,東芝在液晶電視應該有更好的表現才對,而不是現在找不著北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