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我們即將翻開2008年的日歷。如果說2006年是平板電視的發展啟蒙時期,那么2007年就呈現出了平板電視高速發展的勢頭,產品逐漸從高清走向全高清,上游面板企業和下游生產商不斷推陳出新,產品向低價、融合發展。
這一年,平板電視產品全面向全高清、大屏幕進軍,像索尼、TCL等品牌FULL HD全高清電視所在產品中占到的比重已經達到甚至超過50%,發展速度非常之迅猛。對于新品平板市場,廠商也都是以推40英寸以上產品為主,大屏幕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這一年,中國首條本土等離子屏生產線正式啟動并且已經投產,標志著中國在的等離子產業的發展又進了一大步。
這一年,《平板電視售后服務實施意見》、《液晶電視屏主流尺寸規范》等規范相續推出,對于維護消費者和生產者的合法權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這一年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太多,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2007年彩電行業十大重點新聞:
事件一:地方爭相出臺平板電視“三包”
自從2006年以來,有關出臺平板電視“三包”規定的呼聲不斷,國家相關部門制定平板“三包”規定的計劃陸續提上日程,各地方城市也開始試著紛紛出臺 “三包規定”,像《上海市液晶、等離子電視機保外維修服務價格》就是其中一部分,之前南京出臺的《南京市等離子、液晶電視商品修理更換退貨暫行辦法》以及天津出臺的《天津市等離子、液晶電視機修理更換退貨暫行辦法》也是其中之一。
今年“3.15”起,《天津市等離子、液晶電視機修理更換退貨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開始正式實施。該《辦法》是由相關行政管理部門、行業協會和消費者協會依據《天津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共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在國家和天津市沒有新的規定出臺前,天津市行政管理部門處理平板電視機消費爭議案件及行業協會、消費者協會處理平板電視機投訴時,該辦法將作為統一依據,有很強的操作性。
依照《辦法》規定,等離子、液晶電視機商品的“三包”期限,分為整機和主要部件兩部分。其中,整機一年,主要零部件(高頻頭、集成電路、顯示屏等)二年。三包有效期自開具發票之日起計算,扣除因安裝調試、修理、無維修配件待修占用的時間。三包有效期的最后一天為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為三包有效期的最后一天。三包有效期內消費者憑有效購貨憑證或三包憑證進行修理更換或退貨。
《辦法》還強調,等離子、液晶電視機商品實行誰銷售誰負責“三包”的原則。銷售者、生產者、修理者相互之間訂立合同,不得免除本辦法的三包責任和義務。具體來說,等離子、液晶電視自收到之日起7日內,發生性能故障的,消費者可以選擇退貨、換貨;電視機自收到之日起15日內,發生性能故障,消費者可以選擇換貨或修理。在“三包”有效期內,發生性能故障,經營者兩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憑維修記錄,由銷售者負責為消費者免費更換同型號同規格的產品,并負責免費安裝調試。在“三包”有效期內,產品發生性能故障,自報修受理之日起超過30日或與消費者約定期限內未修好的,銷售者應按消費者要求和有關規定憑有效憑證和維修記錄為消費者免費更換同型號同規格的產品,并負責免費安裝調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