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六:冠捷向電視業進軍 康佳劉丹易主
近日,AOC冠捷科技集團(以下簡稱冠捷)“重磅出擊”,終于將康佳和聯想的兩位高管納入自己的麾下。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這預示著中國的顯示器大佬冠捷科技向平板電視進軍戰略部署的重要一步已經落子。”據了解,新“入籍”的這兩位高管之一———康佳平板運營中心原總經理劉丹是電視行業的“一把好手”,有可能打開AOC液晶電視的市場。
AOC顯示器以其良好的顯示品質、平民化價位而深受用戶以及各大PC生產商的青睞,但該品牌的液晶電視只能說火候欠佳。來自中怡康時代電視行業檢測系統的數據顯示:在中國液晶電視市場上,就目前來說,AOC的銷售還未達到中怡康時代公司市場監測的液晶電視銷售行列,即未能達到前25名。
眾所周知,從IT行業跨行家電行業,已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尤其是一些在IT行業實力雄厚的知名品牌,如惠普、戴爾都在前幾年陸續“染指”液晶電視,而國內包括臺灣在內的華碩、清華同方等也都打著自己的液晶電視“算盤”。針對這一現象,彭煜對《中國現代企業報》解釋:“從技術方面來說,從IT轉行電視十分容易,只需要將電腦進行一定的改造就可以;從市場角度來說,液晶電視市場是未來產業的主流市場,利潤空間大。并且,IT資源更易和面板廠商打交道,可以降低電視的生產成本。然而,雖然兩個行業的產品相似,但銷售渠道絕對不同,因此能夠在電視行業做的好得IT企業很少。”
銷售渠道的不同,主要是因為目標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和習慣不同。IT的消費者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消費知識,對產品很了解,多習慣去專賣店購買,因此,IT的終端銷售比較分散,多采取代理制等;而家電的消費者不需要相關知識,家電的銷售比較集中,一般都是買斷經營、廠家直銷。渠道直接關系著銷售的“網絡關系”、行業規則等。銷售渠道的不同是從IT到家電轉行的最大障礙。家電行業的優秀操盤手劉丹的加盟,應該可以幫助冠捷“打通”液晶電視銷售渠道的各個“命脈”,使之更快熟悉家電銷售政策、如何同銷售商打交道以及相關配套的“游戲規則”。
冠捷已經走出了一步,它一方面努力擴大在三四級市場的影響力,鞏固顯示器銷售的地位,另一方面進軍家電行業,期望通過調整產業布局,擴張生產鏈,推廣AOC品牌。正如彭煜所說,冠捷還需要向清華同方那樣在電視行業深練“內功”。這不是一個英雄的時代,尤其在紛繁錯綜的電視商業大戰中,單騎救主已經變得不太現實。總的來說,AOC液晶電視器“任重而道遠”。但是兩年后,誰又知道劉丹能給冠捷帶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