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百姓來說,“標準化”似乎離自己很遠,但它卻在實實在在改變著自己的生活。企業標準化保證產品質量;環境標準化改善生存質量;信息標準化便于傳遞信息,節約社會交易成本。標準化是國民經濟運行的基石,是產品質量的保障,是貿易的依據。
標準化工作是一項政策性、技術性很強的綜合性基礎工作,國家已將技術標準體系的建設列入我國科技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標準是全球通用的技術語言,它不僅包括產品、服務、相關體系、生產過程及相關材料的技術規范和質量要求,而且包括認證工作(檢驗、檢測、合格評定)在內的各種技術活動、管理活動的技術依據。越來越多的“標準”走進人們的生活,“標準化”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國家標準館遼寧分館擁有30余種國外標準文獻資料,還有包括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在內的70余種國內標準文獻資料,為社會各界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從有關部門了解到,我國首部專門針對住宅小區安防的推薦性標準《住宅小區安全防范系統通用技術要求》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實施。新標準對住宅小區的樓棟門口、監控中心、圍墻柵欄、視頻監控系統等都做出了規定。
繼家用電器、家具和消費電子產品之后,安防設備是最受家居消費者歡迎的第四大類應用。在新建住宅樓中,常常在建造過程中就事先安裝了安防系統。這些現代與標準的產品對于多數消費者來說通常非常簡單,而且容易設置和操作。但是,在未來五年內,消費者更可能自己購買視頻監控攝像頭和侵入探測器等安防設備,而無需樓宇安防專家的支持。安防系統廠商應該注意的一個趨勢是產品標準化。它將推動安防應用得到更廣泛的采用。個人收入上升,以及公眾對于安全防范更加重視,將創造有利的市場形勢。住宅/消費市場將明顯擴張。
安防標準的愛與痛
當安防越來越大,互聯互通的呼聲越來越高,而標準也成為業內人士的高頻率詞語。但真正在推動的企業卻比較少,畢竟標準化有其兩面作用力,一面是標準化推動產業的大融合和大發展,另一面是標準化將更有利于綜合實力型的企業大發展,從而對其它企業產生壓力。所以,在高呼標準化的同時,安防企業們或多或少的還在堅持一些自己的東西。
從安防監控系統做得越來越大開始,尤其平安城市項目展開以來,很多人都在談標準,但除了有一些基礎標準外,目前安防監控系統的標準還處在一步一步發展的狀態。例如有業內人士提到的視頻流的編碼互通問題,大家都說自己是MPEG4標準,但不同的企業在擴展細節上,沒有統一的標準,當其它廠家與之對接時,難度就相對大一些。目前采用的是彼此妥協的方式,一種是廠家提供解碼插件,把界面集成到后端系統的界面上,這是最簡單實用的辦法,也是目前用得最多的。還有一種就是大家都坐下來,把自己視頻的編碼流,各自符號代表什么意思都公布出來,但很多的廠商都不愿意去公布這個東西,就只能用插件模式。雖然不少企業在呼喚標準,但實際上它們在具體操作的時候,自己也在技巧性的回避標準。
在一些大型的具體工程項目上,出于市場競爭的需要,一些工程集成商或廠家則利用內定技術標準的項目營銷手法,在項目標的文件上以自己產品特有的參數作為指針,結果導致該項目別的企業無法參與競爭,后期的訂單其它企業也無法參與,形成排它門檻,這也導致很多企業呼喊標準出臺的原因。事實上這種做標的的手法,已經超出了產品技術標準的單一元素,其中將潛在競爭企業排擠出局的意圖路人皆知。其實這種標準操作模式,是項目營銷的花招,根本就不利于標準的發展。
按照市場化的模式來看待標準問題,應該是由一兩家或者數家行業市場份額占優勢,且技術領先的企業,利用其市場優勢推動標準的建立,也即這類企業的產品技術參數無形中成為行業中其它配套產品,或同類產品參照和遵守的標準。這種模式,是市場化的力量推動標準的發展和成熟,需要行業市場和行業用戶環境的配套,但在中國市場上,這種市場推動標準化的模式恰好是最弱的環節。因此,諸多企業在期盼兩個方向的標準出現,一是運營商們利用實力來主導制定的標準,二是主管機構主持下建立的標準。從標準的發展趨勢來看,杭州華三的廖旭東認為:“這個產業面臨兩個化,一是標準化,另一個是開放化。標準化必然會帶來一個優勝劣汰的結果,剩下的可能做大,做不大的就慢慢的退出,就跟國內的通信企業發展歷史一樣。一旦標準化后,大家拼的都是內功,包括對成本的控制能力,營銷能力,技術的領先性,拼的都是綜合管理能力。但標準化后對客戶來講是好事,會把整個產業的成本降低很多,不管是對產業還是對客戶、對渠道等都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