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信的創新歷史上,最不可思議的事情是“信芯”的誕生。2001年海信在上海設立ASIC(專用集成電路)設計中心。這是一個海信從未涉及過的領域,更是一個國內眾多企業不敢涉及的領域。平均年齡僅有24歲,1600天的日日夜夜,沒有經驗、沒有成功案例可供借鑒,不會有階段性的研究成果、千萬級別的巨額研發投入,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海信毅然進入芯片設計領域,并于2005年6月16日成功實現了“信芯”的量產。這也是中國首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電視處理芯片,芯片規模達到百萬邏輯門級別。溫家寶總理為其題詞稱:“立足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企業才有生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企業才有競爭力”。海信信芯產品誕生的直接結果是,國內市場進口的同類型芯片價格從13美元下降到了8-5美元不等,每年為國內彩電企業節約外匯達數億美元。
在海信信芯產品的價值上,可以看到一點很獨特的東西。海信和國內彩電企業并沒有因為生產或者采用信芯產品而創造更多的價值,而是由于我們自己手里有了這樣的一個產品,節約了多一半的采購費用。通過信芯的研發創新,海信得到的不僅是一件現成的產品,更包括了自身增強的研發實力,對國際進口產品的議價權。信芯對海信的意義在于,海信打破了外資企業的技術壟斷,改寫了這一領域的國際商務游戲規則,成為了一個產業領域的新玩家。
在海信的創新戰略中,產品創新、產業創新和能力創新是互成基礎,互成體系的。海信通過建廠四十年的積累,不僅擁有著領先的產品、一流的產業技術,同時更是獲得了和國際巨頭平等對話的產業地位。尤其是產業地位,產業能力的創新才是海信創新的核心點。
在國內彩電和家電企業紛紛強調規模取勝的背景下,海信走的是一條不同的路。從2004年起,海信即開始著手籌備電視液晶模組項目。在這一過程中,海信并沒有急于融資,更沒有強調要形成多大的產能規模。而是強調每期50萬,一期一期的建設,與市場發展速度同步。
2007年9月,海信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中國電視行業第一條液晶模組線,打破了我國液晶模組幾乎全部依賴外企的現狀。08年,海信液晶模組二期建成投產,以后還將繼續建設兩條生產線,最終產能達到300萬片。在海信液晶模組建設過程中海信還導入了LED 背光源技術。做為國家863重大科研專項項目,LED背光模組的加入保障了海信液晶模組工程持續的先進性。
海信液晶模組項目在國內彩電企業中是最早的、也是技術含量最高的之一,但是其綜合規模卻不是最大的(含其他企業規劃內生產線)。通過對國內和國際平板市場的發展狀況和海信目前彩電產品銷售情況的比較,可以發現海信擁有足夠的能力消化掉自身液晶模組廠的規劃產能,甚至還會略有缺口。為什么海信不迅速增加液晶模組廠規模,然后依靠價格優勢搶占更大的市場呢?其實,同樣的事情在海信的歷史上不止一次的出現過。
在國內彩電市場發展的黃金時期,海信并沒有把產業規模放在發展的第一位。1998年,海信將銷售收入增長指標確定為100%。然而隨著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波及整個東亞,
海信迅速將增長計劃下調為50%。 而海信99年的增長計劃更是僅有30%。這樣的成長速度在當時國內彩電企業中是最低的。在強調增長速度的穩定性和合理性的基礎上,海信重點提升了產品的贏利能力。依靠對中高端市場的大量研發投入,這一時期海信產品幾乎維持了國內彩電企業最好的利潤水平。
在具有“世界工廠”美稱的國內經濟環境中,追求產業規模一直是部分企業的主要發展思想。但是產業規模的迅速擴張,與企業技術實力、管理水平的不相稱,也成為了消耗眾多企業現金流和贏利能力的罪魁禍首。海信深知企業規模和技術創新水品、管理水平的相稱關系。“不拘于一世、而謀萬世”成為海信立企的重要思想。
一家巨大的企業,他的成長必須建立在各方面能力相稱的基礎上:技術研發、品牌口碑、企業管理和文化整合等等,如果有一方面出現問題,那么企業就會處于危險的境地。海信認為企業不僅要成長,更要“健康”的成長。企業成長的主要因素在于企業產業能力的提升:即企業對產業影響力的提升。在這一點上,許多創業型的企業錯誤的認為是由于企業有了規模才有影響力,這導致部分企業片面的過快的追求規模的擴張。
在企業規模和企業能力間保持平衡是海信管理哲學的精髓之一。這就如同一個孩子的成長,不能僅僅衡量體重和身高,還要看他的年齡。過小的年齡負載過大的體重和身高,往往是肥胖癥、巨人癥等疾病的表現。
海信自“信芯”產品上獲得的成效,更多的是產業能力層面的,而不是產品層面;海信對增長速度的控制,對液晶模組項目規模的控制,體現了海信對未來市場能力、市場成長水平以及自身產業能力平衡點的科學把握。
健康的身軀,和諧的產業規模和產業能力為海信帶來了持續穩定的利潤水平。而穩定的贏利則支撐了海信的研發投入,創新成果反過來提升了海信的產業能力,并為產業規模和市場占有率的提升創造了扎實的基礎。在海信整個健壯的企業產業鏈條中,技術創新處于核心地位。它是產業能力、行業話語權、市場增長率等其他經營效果的成長基礎。
把創新作為企業存在的基礎,而不是產品贏得客戶的手段,是海信對創新和技術立企最深刻的理解。在技術立企的思路引領下海信能夠科學的把握產業規模和產業能力的和諧關系,做到了企業可持續的發展。
把技術創新作為立企的基礎,而不是產品贏得客戶的手段,使得海信的研發戰略能夠立足于產業的最高端。在技術立企思路的引領下,海信科學的把握住了產業升級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產業能力提升和產業規模增長的要領,做到了企業“又好又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