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軟件技術的飛速發展,公共場所安防系統不再是傳統的單個子系統簡單堆砌的信息孤島,也向系統化、智能化的方向演進,粗略看來,可以發現以下幾點趨勢:
IT化
安防產業和IT產業相互融合的過程正在加速。由此所帶來技術創新和產品翻新也在助企業不斷地提升的工作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傳統上,每個安防子系統在物理上均獨立存在,各個子系統有不同的布線,異構現象明顯,嚴重制約了子系統之間的整合。同時,流媒體技術、視頻算法技術已經脫離了傳統安防的范疇,技術的IT化已經成為業界的共識,整個安防系統也向IT方向演進。
標準化
公共場所安防系統是由多個子系統整合而成的,每個子系統由有不同的廠商生產,遵循的標準也不完全相同,七國八制的現象明顯,信息孤島很難打破,互連互通、互控互管難于實施。標準化推行多年,但效果并不明顯。究其原因,不外乎兩個方面:市場上沒有強勢廠商推行標準,技術上沒有標準先進的方式整合資源。隨著IP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大型IT廠商高調進入安防行業,安防系統標準化的來臨指日可待。
安防系統標準化涵蓋了多個方向,包括承載基礎平臺的標準化、控制信令的標準化、視頻信息的標準化和數據存儲的標準化。
IP技術由于其天然的標準化和開放性,成為安防系統基礎承載平臺的天然載體�;跇藴实腡CP/IP技術,可以承載視頻信息和控制信令,打破信息孤島,實現全系統的互連互通。基于IP技術的SIP信令,由于其標準、開放、易于應用的特點,被公安部和運營商推薦為安防系統的基礎控制信令,實現安防系統的互控互管功能。
監控系統作為安防系統的核心,其視頻編解碼的優劣直接決定了整個系統的可行性。目前市場上監控系統多采用MPEG-4和H.264進行視頻信號的編碼,由于MPEG-4的國際標準較多,無法保證系統的互通性,H.264多采用BaselineProfile方式,較適合廣播等延時較大的場合應用,對于實時信息要求嚴格的監控系統,無法滿足實時性的要求。所有這些問題,都導致了系統的互聯互通存在障礙,因此需要標準的編解碼技術,實現不同廠商設備的互聯互通。
由于大量的信息需要共享和流動,數據在安防系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保障數據的可靠存儲,如何來保證數據信息在系統中流暢的流通,如何實現數據的綜合利用,都與數據的存儲休戚相關。通過標準化的存儲模式,利用IP網絡的傳輸特性,實現數據信息的有效利用。
開放化
標準化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開放化。由于安防系統的復雜性,由單個廠商完成所有設備的生產和集成幾乎不可能,需要多家廠商的配合才能完成,因此開放也就成為必然趨勢。開放包括了硬件層面的開放和軟件層面的開放。硬件層面的開放要求提供標準的接口,能夠實現多硬件系統的聯動功能;軟件層面的開放要求提供標準程序接口(如API接口)或應用程序開發包(如SDK開發包),能夠對軟件管理系統進行業務應用和增值開發,提升系統的應用性能。
系統化
公共安防系統按照邏輯結構,可以分為前端設備(包括攝像頭、編解碼器、門禁控制器、火災特征傳感器等)、傳輸網絡(包括IP網/模擬光纖網/數字光纖網、PSTN網、廣播網等)、管理控制中心(包括視頻矩陣/DVR、門禁管理平臺、火災報警主機等)和數據存儲中心(包括DVR/DAS/NAS存儲設備、門禁數據庫、火災數據庫等)四大部件,目前安防系統大多是對這四大部件的簡單堆砌,無法從系統的角度進行整合,更不能實現安防系統準確預防、快速響應的需求。只有通過建立系統化的平臺,完成各個部件的無縫整合,才能保證整個系統的成熟應用。安防廠商大都已經意識到這一點,紛紛開始進行系統化的嘗試。系統化的實現,必將導致一大批小廠商的消亡和業界巨頭的產生。
智能化
隨著安防系統外延的不斷擴大,采用人工監控和控制的方式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系統的智能化也就成為大勢所趨了。安防系統智能化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通過計算機代替人進行實時監控和控制管理,采用智能化軟件平臺,運用標準預案,將各種現象與標準預案進行對比,自動分析潛在的隱患并進行報警,使得系統真正具有預警功能,實現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誠然,系統的智能化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方面,比如誤報、漏報,預案過少等不足,但對于人工而言,其7×24小時不知疲倦的連續工作能力,卻是人無法比所及的�,F在可以通過智能系統和人工相結合,解決大部分面臨的問題,隨著計算機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的提升,安防系統智能化效果會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