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電視新版圖
在平板快速取代CRT的過程中,一張嶄新的平板電視版圖正在形成。
在CRT時代經過多年的價格戰和產業整合,到2003年只剩下TCL、長虹、康佳、創維、海信、海爾、廈華、SVA和熊貓9家有一定市場覆蓋率的企業。
然而隨著平板電視時代的到來,中國彩電的版圖就形成了從“九雄”到“五霸”的過渡,剩下的海信、TCL、創維、康佳、長虹5家企業也通過十幾年的整合各自形成了自己多基地的生產布局。
記者了解到,TCL的彩電生產基地除了海外的波蘭、墨西哥工廠外,在國內的惠州、無錫、新鄉、呼和浩特以及成都都有自己的生產工廠,康佳此前的彩電工廠則在東莞、深圳、安徽滁州、牡丹江、陜西等5地,創維也在深圳公明和內蒙古擁有自己的工廠,長虹當時主要的產能則集中在綿陽。
據悉,這些工廠都是CRT電視工廠,在2004年彩電巨頭開始發力平板電視后,最初彩電巨頭是選擇這些工廠的部分生產線來進行升級以應對市場的變化,比如說TCL選擇的是惠州和無錫的工廠,康佳則選擇的是東莞和安徽的工廠,創維則主要在公明的工廠,海信選擇的是青島的工廠。
張兵告訴記者,“彩電巨頭對原來生產線的升級顯然是不夠的,隨著國內液晶核心部件的起步,一些液晶面板和液晶模組工廠先后出現,而平板電視的‘就近性’讓彩電巨頭紛紛開始建設新的工廠。”
即便在液晶電視上布局最晚的長虹也有了自己新的布局,目前長虹在綿陽、合肥等地有5家彩電組裝工廠,合肥工廠主要生產中小尺寸液晶電視,中山主要是出口生產基地,綿陽則是大尺寸液晶和等離子電視基地。
張兵告訴記者,“一個嶄新的平板電視格局正在形成,過去兩年國內彩電五巨頭新增的產能將達到2500萬臺,這些新的基地與以往CRT電視的選址原則完全不同,CRT時代講究的是靠近市場,平板時代則講究靠近模組,這自然將導致原有CRT格局的徹底顛覆。”
隨著平板對CRT的快速取代,CRT時代形成的20大生產基地的布局正在被打破,一個圍繞著平板顯示上游布局的新版圖正在形成,青島、佛山、深圳、惠州、廣州、合肥、綿陽、無錫等八大平板電視基地正在形成。